来自 电子书 的文章
《隐秘的角落》劳拉·贝茨
在互联网隐秘的角落里,潜藏着众多的厌女形式。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劳拉·贝茨卧底网络社区,通过大量的访谈、真实的案例以及翔实的数据,揭开了形形色色的男性圈群体的真相,聚焦其兼具共性和变化的厌女表现形式,以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有毒的男子气概、恶劣的性别偏见,以及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如何污染公共话语,并引导年轻人避免沉溺于有害的性别对立。
本书不仅能让你大开眼界,更号召你采取行动。贝茨敦促我们直面令人不安的现实,勇于承担社会的集体责任,为消解厌女症和父权制作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未来社会的真正变革铺平道路。
《隐秘的角落》
作者简介
劳拉·贝茨,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研究员,“日常性别歧视项目”创始人,《卫报》《独立报》撰稿人。著有《厌女国度》《错的是系统,而不是女人》等作品。2015年,贝茨因在性别平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而荣获大英帝国奖章。
《隐秘的角落》下载
《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中国女性运动史领域研究专家游鉴明扛鼎之作,呈现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演变及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本书以近代江南女子体育为研究对象,透过当时的报刊、调查、广告、口述等材料,将近代中国学校、政府、媒体、社会如何看待及试图改造女性身体的历史做了梳理,并用近百幅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广告、漫画等相关图像,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时人心中、眼中的女子体育与女性身体。作者从性别视角出发,用女子体育史、运动史勾连近代中国史,审视近代江南女子体育与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的关系,不仅呈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多元变迁的历史轨迹,也丰富了我们对近代中国女性的认识。
《运动场内外》
作者简介
游鉴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出版有《中国妇女史读本》《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摩登大观园:当20世纪中国女性遇到媒体》《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等著作。2014 年荣获江丙坤两岸交流贡献奖之“交流卓越贡献奖”。
《运动场内外》下载
《书法课》超越线条的艺术
本书从“书法是超越线条的艺术”这一视角出发,回答了一系列书法关键问题,例如书法艺术和普通书写有何区别?初学者该如何选帖?楷、行、草书的横为何左低右高?如何看待丑书和书法的“现代化”?书法为何难以创新?等等。
作者以笔法问题为核心,用哲学思维和艺术史的眼光,建构了一个明晰、完整、透彻的书法美学体系,揭示了书法艺术“千古不易”的美与本质,以及现当代流行的种种书法误区。又通过深入浅出的文笔和大量的字例分析帮助读者锻炼眼力,打通书法欣赏与临习的关窍。
《书法课》
作者简介
钱浩,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硕士、中文系博士。现为高校教师,主讲大学书法、比较文学等课程。擅长艺术哲学研究。已出版著作《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书法课》下载
《资治通鉴经典故事》[上中下全册]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此书画面清晰,配色漂亮,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作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
《资治通鉴经典故事》
《资治通鉴经典故事》下载
《大象的踪迹》奈杰尔·罗斯菲尔斯
大象出没于人类历史与生活的各处角落:欧洲史前洞穴壁画中的猛犸象,“盲人摸象”的寓言,昂贵的象牙制品,罗斯福的猎象传奇,马戏团中的大象表演……许多有关大象的谣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它们在将死之时走向“大象墓地”,会为同伴的死而哀悼哭泣;它们没有关节、害怕老鼠、一生只交配一次……它们在动物园里被视作人类的朋友,却也不时扮演饲养员的杀手。
人类对大象似乎有种古老的迷恋。然而数千年来,我们为大象着迷,自以为了解大象,却忽视了大象有其本来的面目、有其自己的历史,而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中则充斥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愿景。原来,我们一直在通过大象来理解世界,理解我们在世间的位置。
本书利用广泛的资料,包括市政文件、博物馆的藏品、动物园的记录、猎手的回忆录,以及与大象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访谈等,探寻人类关于大象的诸多认识与观念的起源,揭开大象的形象被人类所塑造的历史。
《大象的踪迹》
作者简介
奈杰尔·罗斯菲尔斯(Nigel Rothfels),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历史学教授,是动物史领域的一位资深学者,代表作有Savages and Beasts: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Zoo(野人与野兽:现代动物园的诞生)。
《大象的踪迹》下载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各个时代的政府都在寻找有效和公平的征税方式,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这本妙趣横生的税收史著作中,著名财政学家、国际公共财政学会前主席迈克尔·基恩和乔尔·斯莱姆罗德基于多年的研究,梳理了从中世纪以来历史上出现过的五花八门的税收政策和征税方式。
作者认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税收政策,都是各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且都面临着共同的税收原理:税基的可测量性,税收公平和效率,税收归宿,税收征管以及在现实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等。书中呈现的或匪夷所思或充满智慧的历史税收故事,揭示了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仔细权衡其成本和收益。
该书将理论寓于故事之中,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读者,都能从该书中获益匪浅。
《税的荒唐与智慧》
作者简介
迈克尔·基恩(Michael Kee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前副主任,东京大学研究员。
乔尔·斯莱姆罗德(Joel Slemrod),密歇根大学经济学David Bradford杰出校级教授、经济系主任,罗斯商学院商业经济学Paul W. McCracken院级教授,税收政策研究所主任。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著有《课税于民》《税制分析》等。
两位都曾任国际公共财政学会主席,且都获得美国国家税收协会颁发的丹尼尔·霍兰德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们对公共财政研究和实践的杰出贡献。
《税的荒唐与智慧》下载
《婚前一年》李柏青
结婚意味着什么?承诺,还是束缚?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度过结婚前一年的时间?
我叫杨艾伦,是一名律师,我刚刚向交往三年的女朋友苏心静求婚。我们约定,在她结束一年期的留学生涯后,我们会走进婚姻的殿堂,厮守终身。但可笑的是,上帝总爱在你做好决定后才掷骰子。女友出国后没多久,许久不见的前女友徐千帆找到我,让我帮她打离婚官司,而她的离婚对象,竟然是我当年同宿舍的学长。
我坐立难安。不仅为当年曾爱得死去活来的徐千帆,更为那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如果我说出这个秘密,是否所有人的人生都会崩溃坍塌……
《婚前一年》
作者简介
李柏青
1981年生于台湾,台大法律系毕业。写作以推理与历史领域为主,出版有历史作品《灭蜀记》《横走波澜—刘备传》《乱世的揭幕者—董卓传》,以及推理作品《亲爱的你》《最后一班慢车》《欢迎光临康堤纽斯大饭店》。
其作品多以讽刺和反转见长,是当今备受注目的推理作家之一。
《婚前一年》下载
《看见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直以其独特的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多姿的玉石器、神秘莫测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黄金权杖……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
本书用生动的笔触,再现了三星堆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近百年的发现、发掘过程,相关各方围绕三星堆文物展开的激烈博弈,以及出土文物背后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近两年,作家岳南再赴三星堆进行深度采访,精彩解读三至八号坑 考古成果,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 加立体、完整的三星堆。
阅读本书,您将领略三星堆的前世与今生,开启一段充满探索意味的精彩旅程!
《看见三星堆》
作者简介
岳南,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诸城五中、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记者、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特邀作家等。著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等作品十余部,其中《南渡北归》三部曲被《亚洲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为“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另有《考古中国》《岳南大中华史》等考古文学作品多部,并以英、日、韩、德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发行数百万册。
《看见三星堆》下载
《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草原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剧烈碰撞,在元代国家祭祀中得以呈现。
《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以蒙汉二元文化互动为主线,兼顾多元文化,注重多语言文献的发掘利用和文本批判,重建元朝祭祀礼制体系。全书十九章,厘为祭天、祭祖、国俗旧礼、岳镇海渎、天下通祀五篇,立体展现元代国家祭祀的形成与发展,重估元朝的礼制史地位,探索大一统背景下元代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变通。
《混一礼俗》
作者简介
马晓林
1984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著有《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文本与礼俗》等、译著《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等,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中文、英文、意大利文、俄文学术论文60余篇。
《混一礼俗》下载
《项塔兰》一个真实的故事
《项塔兰》:一个真实的故事
孟买往事 | 当代《教父》
一切冒险和智慧的总和
“喜爱阅读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项塔兰》这样伟大的小说!”
全球发行197个版本,被译成39种语言,畅销600万册,翻译家黄中宪经典译文
与《权力的游戏》并肩成为澳大利亚监狱被借阅次数最多的两本书
“我花了很长的岁月,走过大半个世界,才真正学到什么是爱与命运。”
“有时候,你的心需要以恰当的方式打碎。打碎自己的心之后,人就会有所体悟或者说你能感受到全新的东西,那是唯有如此才能领会或感受到的东西。”
林巴巴本是大学里最年轻的哲学与文学讲师,却因婚姻破裂染上毒瘾。为获取毒资,他身穿全套西装、举止礼貌地犯下抢劫案,获封“绅士大盗”,也被判入狱十数年。两年后,他从澳洲看守最严密的监狱逃脱,偷渡至孟买,带着不可告人的过 去,进入底层社会,和乞丐、妓女、士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逃亡者一起,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在一个小村庄,他获得了新的名字“项塔兰”,意为“天赐的和平之人”。
林巴巴学习如何穿着衣服洗澡;他住进贫民窟,成了众人爱戴的医生;他加入黑帮,干起了走私和军火交易的勾当,一次次冲进枪林弹雨;他爱上一个绿眼睛的女人卡拉,并跌入了一个更深的秘密……八年摸爬滚打,无数次绝境逢生,林巴巴可能真成了“项塔兰”。
《项塔兰》的故事横跨八年时间,集中发生在神秘的印度城市孟买。故事中有黑帮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不乏穷苦人民的互帮互助,灵与爱的交融……这本书里有一切冒险和智慧的总和,描绘出一幅人世间众生相。樊登盛赞:“(《项塔兰》的)江湖地位类似教父。”
《项塔兰》
作者简介
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一个真实的传奇。
1952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曾是大学最年轻的哲学和文学讲师;
1978年婚姻破裂,身穿西服、举止礼貌地犯下银行劫案,获封“绅士大盗”,被判入狱十数年;
1980年越狱逃至印度,八年摸爬滚打,迎来自我觉醒;
1990年再度被捕,决心坦然面对过去,入狱服刑;
1997年获释后,写下以印度逃亡岁月为蓝本的自传体小说《项塔兰》;
2015年《项塔兰》续篇《山之影》出版;
2022年10月,根据《项塔兰》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AppleTV +上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