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文社科

《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玛丽亚·埃斯克拉佩兹

你是否在一段关系中,一边依恋,一边讨厌?

你是否需要让别人去填补你的缺失?

你在一段关系中是被带领的一方吗?

为什么我们会依恋?

为什么我们需要别人的认可?

为什么我们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

为什么我们害怕被评判,害怕让别人失望?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一段关系中患得患失?

……

这本书帮你向内寻找,向外探寻,为亲密关系做一次深度“体检”,与人建立真正的联结。

原生家庭、假朋友、恋爱脑、吸渣体质、讨好型人格、控制狂、被迫害妄想、过度焦虑,多角度诠释各种“有毒关系”的本质。从科学与情感角度,追溯和理解你的过去,理解你的大脑如何基于你的经历构建了你的内在。

你为什么会反复爱上同一类人、报复为什么在恋爱关系中是无效的、情感独立为什么不存在的……认清依恋模式与创伤成因。作者玛丽亚·埃斯克拉佩兹以一切情感关系为核心,基于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通过自己作为情感治疗师的真实咨询案例,探寻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构建亲密关系。

理论图解+情感测试+表格总结+疗愈方法,让所有令你感到痛苦的事情和人际关系都有迹可循,打造属于自己的安全地带。通过自我检测,自我行动,自我疗愈,找到被隐藏、被忽略的内在模式,建立自我边界,解掉情感包袱。

《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玛丽亚·埃斯克拉佩兹

《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作者简介

(西)玛丽亚·埃斯克拉佩兹

心理学家、两性关系学家,擅长临床和健康心理学。

她与西班牙的众多媒体、研究所和大学合作,参与节目录制、撰写专栏及开展讲座。

她创建了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团队,并积极活跃在社交网络,分享疗愈自我的方法和保持健康情感关系的技巧。INS超51万人关注。

《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下载

《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玛丽亚·埃斯克拉佩兹.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怪兽书》自然博物馆里的神奇动物

6大展厅,25种神奇动物,40亿年地球简史!

欢迎来到纸上自然博物馆!

内容专业,邀请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维进行专家审校,伊犁鼠兔发现者李维东审校伊犁鼠兔章节。

荷兰文学基金会资助项目。

中文 版定制后记,了解中国的怪兽在哪里!

在这里你将看到:巨齿鲨、刃齿虎、星尾兽、恐鹤、怪诞虫、巨脉蜻蜓、大地懒……这些都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神奇动物,之所以说“曾经”,是因为它们已经灭绝了。

“灭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假如地球上存在过的生物都不曾灭绝,那么我们就要和霸王龙、刃齿虎还有猛犸象朝夕相处了,海洋也会成为巨型鱼类的天下,还会有奶牛那么大的超级仓鼠、比公交车还要长的巨蟒……读完这本书,你就会知道那些(幸好)灭绝了的倒霉蛋都有谁,它们的样子又有多非同寻常!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等候室。那里安静地坐着在灭绝边缘徘徊的动物们,比如墨西哥钝口螈、穿山甲和伊犁鼠兔等。至于它们的命运是从等候室里走出去,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还是要和猛犸象、渡渡鸟做伴,则要由你我来共同决定了。

《怪兽书》自然博物馆里的神奇动物

《怪兽书》

作者简介

洛特·斯蒂格曼是一名作家,也是记者。她曾经长期担任《儿童周刊》的主编,也是《绿色大脚和野兽邻居》一书的作者。为了写这本书,她认真翻阅了很多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档案库,也到世界各地去参观化石、访问古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

这本书里的精彩插图都是马莉克·尼尔森的作品。她为《绿色大脚和野兽邻居》创作的插图获得了插图协会“三角旗”奖。在开始为这本书绘制插图之前,她可是把这些动物从头到脚观察了很久,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洛特和马莉克的合作让这本书里的动物有了新的生命。

《怪兽书》下载

《怪兽书》自然博物馆里的神奇动物.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选择安乐死的日本人》宫下洋一

“所谓成熟的社会并不是单方面地强行要求人必须活下去的社会”

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新潮纪实文学奖、本屋大赏非虚构图书大赏提名

虽然这把年纪,但我还是单身,因此既没有丈夫也没有孩子。既没有想要见证幸福的对象,也没有想要守护的身影。

截至目前的人生,我觉得自己过得还是相 当开心的,没有什么遗憾。

对于生命即将终结这件事,我没有遗憾,也没有抵触情绪。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迎来终结的时刻。但是,丧失几乎全部的机能,靠人工呼吸器维持呼吸、连话也不能说、靠胃造瘘管往体内输送营养、由别人定时帮换尿布,我不想这样度过每一天,自己也感觉不到这样活下去的必要性。

我祈祷在自己卧床不起之前结束生命。

期望在我还是我的时候实现安乐死。

——“打算在瑞士安乐死”的小岛美奈

作者宫下洋一在前作《安乐死现场》中介绍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对安乐死接受度较高的西方国家,人们对安乐死的态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现状。这次,《选择安乐死的日本人》将目光转回日本,着眼于这个安乐死尚未合法化的东方国度。

西方人注重个人的意志,东方人注重家庭的观念,所以安乐死在西方更容易被接受——这是宫下洋一在前作中的看法,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绝对吗?

前作出版后在日本引起热议,宫下收到的读者来信中不少人提出,当今日本人的人生观已与过去不同,希望常年旅居海外的宫下能够重新审视。正在此时,宫下收到了多系统萎缩症患者小岛女士的邮件,邮件的标题是《我打算在瑞士安乐死》……宫下跟踪采访决心安乐死的小岛女士,记录下她的心路历程以及她与家人的互动。在与更多赞同安乐死的日本人深入接触之后,宫下对家庭观念与个人意志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体悟。

《选择安乐死的日本人》宫下洋一

《选择安乐死的日本人》

作者简介

宫下洋一

1976年出生于长野县。记者。18岁只身赴美,就读西弗吉尼亚大学外语学院。毕业后,进入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研究生院,获国际学硕士学位、新闻学硕士学位。掌握法语、西班牙语、英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等多门语言。以法国和西班牙为阵地,在世界各地取材。所著《寻找卵子:探访世界不育、生殖医疗现场》获小学馆非虚构文学大奖优秀奖,《安乐死现场》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选择安乐死的日本人》下载

《选择安乐死的日本人》宫下洋一.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技术与文明》刘易斯·芒福德

20世纪30年代早期,已是纽约学界新星的芒福德为弄懂工具、器械和生产工艺在世界历史中发挥的影响力,如饥似渴地遍览论述工业社会兴起的著作,他注意到尽管技术在人类事务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却没有哪部作品充分探讨过人与技术丰富而复杂的关系。

由此,《技术与文明》以10世纪的发明创造为起点稳步向前,以始技术阶段、古技术阶段和新技术阶段为三个节点,记叙了艺术、工艺、科学、工程学、哲学、金融、商业等各个领域的千年技术进步史。在这一千年间,西方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形式因机器的发展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如何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推动环境和生活常规发生巨大转变的主要动机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用了哪些手段和方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未曾预料的价值?芒福德都在这本书里给出了极富远见的回答。

《技术与文明》刘易斯·芒福德

《技术与文明》

芒福德对历史重大事件的意义有着天马行空,甚至是幽默顽皮的猜想。与普遍观点相反,他认为现代生产的奇迹并非始于叮当作响的蒸汽机或其他如瓦特一样的偶像级人物的发明。他坚称,最重要的因素不仅有工具和机器,还有反映人的各种动机的活动,包括宗教信仰、科学、工程学以及无数日常活动中对美的追求和文化准备。

《技术与文明》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的开创性方法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也因为它阐述了一个在今天仍极具前瞻性的新颖理论:人将外部世界内化,将内心世界外化——我们在物质活动中最伟大的成功,经常是深切的精神需求与最大的理性及非理性激情的投射。因此,弄懂技术不仅是为我们的文明重新定向的第一步,还是懂得社会,进而懂得我们自己的一种手段。

芒福德在审视早期现代社会的困境时表现出惊人的乐观态度。他指出导致经济、社会和环境崩坏的问题本质,包括社会组织的军事化,资源的浪费,对自然系统的粗暴破坏,以及把愚蠢的消费主义鼓吹为生活的终极满足。他相信,古技术时期的不公最终完全有可能被一个人性化的新技术时代所取代。但在目击了冷战、核军备竞赛、公共舆论的神秘化等等之后,他原有的信心不复存在,代之以日益强烈的怀疑。也许正是为此,我们才应该重温芒福德从前的思想。那时,光芒尚未被阴影遮蔽,最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让我们和年轻的刘易斯·芒福德一起发问:我们希望建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技术与文明》下载

《技术与文明》刘易斯·芒福德.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少年与恶的距离》宫口幸治

本书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真正机制,在日本引发全民讨论热潮。本书的作者是儿童精神科医生,由于工作原因接触过不少未成年犯罪的孩子。通过和这些孩子深入交流,他猝然得知这些孩子惊人的共通点——不会均分蛋糕、不会临摹简单图形、不会加减乘除、看不懂汉字。原来,他们缺乏基本的“认知功能”,亟须介入支持或接受特殊教育。

现在大家普遍接受的“智力障碍”指的是智商低于70分的人群,这个定义其实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如今,智商介于70~84之间属于“边缘智力”。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边缘智力”及以下的群体占到人口总数约16%。

“边缘智力”在未成年犯罪的孩子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在大众中的比例。这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就不断通过“问题行为”发出“求助信号”。然而,我们看见了吗?又或者当作一回事了吗?

大至教育制度、司法体系,小至你我每个人……整个社会氛围与做法,全然将这群孩子隔绝在外。少年管教所里犯罪少年的真实境遇,反映出社会的失败和我们的冷漠。在成长各阶段连连被忽视的孩子们,长大后迅即成为被社会遗忘的一群人。

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多年总结的经过验证的简单方法(每天5分钟,就能完成不会伤害孩子心灵的“认知功能强化训练”),可以切实帮助“边缘智力”的孩子学会反省,减少未成年犯罪的概率,对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少年与恶的距离》宫口幸治

《少年与恶的距离》

作者简介

宫口幸治

立命馆大学教授。毕业于京都大学工学部和神户大学医学部。他曾作为儿童心理医生在精神科医院和医疗少年犯管教所工作,自2016年起担任现职。此外他还主持“认知训练研究会”的工作,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障碍的孩子们提供援助。

《少年与恶的距离》下载

《少年与恶的距离》宫口幸治.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颜色的哲学》[修订扩展版]

颜色是什么?颜色是人类人为切割光谱并对其命名的产物。经过牛顿、伽桑狄、达·芬奇等先贤的努力,赤橙黄绿青蓝紫才变成了现代人耳熟能详的颜色。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通过分辨和识别几种主要的颜色,人类就可以收集浆果,采集食物,伏击猎物,进而耕种、纺织等。只研究光的属性,偏离了颜色的真相。感知颜色只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它与人类适应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本书梳理了颜色的物理学、哲学解释,探讨了生态学的色彩观,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颜色现象学,倡导回归生活世界本身,回到颜色使用实践本身。作者从颜色的语法、颜色的现象学、颜色的美学、颜色的文学等方面,详细展开探讨了所谓颜色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由此,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颜色的丰富内涵。

《颜色的哲学》[修订扩展版]

《颜色的哲学》

作者简介

克劳德·罗马诺(Claude Romano),生于1967年,现为法国索邦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哲学系教授。其研究兴趣为解释学、现象学、分析哲学。著有《理性的心》《事件与世界》《事件与时间》等书。他获得多个奖项和学术荣誉,其中包括因其在现象学领域的全部研究成果而获得的法兰西学院莫顿大奖(2010年)、因《理性的心》(2011年)而获得的道德与政治科学院盖格纳大奖,以及最近获得的法国哲学界更有声望的奖项——法兰西学院哲学大奖(2020年)。

《颜色的哲学》下载

《颜色的哲学》[修订扩展版].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爱是勇敢者的游戏》岸见一郎

爱情不是找到对的人,而是成为敢爱的人。作者在书中撕开了当代人“佛系恋爱”“摆烂婚姻”的伪装,从心理学解码“恋爱脑”的底层逻辑,用哲学暴击“将就式婚姻”的谎言。那些深夜想不通的“为什么他已读不回”“为什么婚后无话可说”,岸见一郎早把答案写成通关秘籍。

翻开它,你会解锁 :恋爱避坑防 PUA 指南、婚姻保鲜的哲学级操作、把“内耗”变“双向奔赴”的爱情心理学……去爱吧!去解锁这场游戏的隐藏副本,去体验心跳加速的全新剧情,去创造独一无二的高光时刻,去书写独属于你的浪漫传奇!

《爱是勇敢者的游戏》岸见一郎

《爱是勇敢者的游戏》

作者简介:

[日]岸见一郎:心理学家,哲学家。从 1989 年开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主要从事阿德勒心理学及古
代哲学的写作与演讲活动,并为年轻人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代表作《被讨厌的勇气》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全球畅销书,此外还著有《不安的哲学》《甘于平凡的勇气》《从此刻开始幸福》《我们必须工作吗?》等多部作品。

《爱是勇敢者的游戏》下载

《爱是勇敢者的游戏》岸见一郎.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苏格拉底的申辩》带你听懂哲学巨人最后的人生独白

公元前399年,莫勒图斯(Meletus)在阿努图斯(Anytus)和吕孔(Lycon)的支持与指使下提起公共诉讼,指控时已七旬高龄的苏格拉底,声称他不虔诚信奉雅典城邦所信奉的神明,而引进新的灵异,并且败坏青年,要求判处其死刑。这一指控涉及两项罪名:不虔诚和败坏青年。雅典公民法庭予以立案,召集500名陪审员开庭审判此案。苏格拉底则作为被告出庭为自己辩护。结果,苏格拉底得到的支持票与反对票分别为220和280票,原告以微弱优势胜出,苏格拉底则被判有罪,并被判处死刑。然而,苏格拉底对此“欣然接受”,颇有为哲学赴死、以死明志的意味。不久后,苏格拉底在狱中饮鸩而亡。

我们不禁要问,一代哲学家为何遭到指控并被处死?柏拉图撰写《苏格拉底的申辩》(以下简称《申辩》)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这部经典文本?本导读旨在从历史与哲学相结合的角度提供一种视角。

《苏格拉底的申辩》带你听懂哲学巨人最后的人生独白

《苏格拉底的申辩》

作者简介

柏拉图(前427年一前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古希腊三贤”,也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哲学思想的中心是理念论。他认为现实事物是理念的“摹本”,模仿现实事物的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主要著作有理想国》《对话录》《苏格拉底的申辩》《会饮篇》等。

《苏格拉底的申辩》下载

《苏格拉底的申辩》带你听懂哲学巨人最后的人生独白.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刑法学讲义》[第二版]

罗翔普法故事会,好读易懂的法律入门书。

《刑法学讲义(第二版)》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写的一部刑法科普书。在初版基础上,结合第11、12次《刑法修正案》全面修订,对正当防卫、犯罪记录等关键内容进行了案例更新,同时,针对社会关注的网络暴力、高空抛物罪、民企贪污贿赂罪等热点问题,增加了新的章节和案例分析。

作者以诙谐幽默的张三犯罪案例普及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刑法条文,全书紧密围绕近年刑法修订与社会热点,以“让刑法回归常识”为内核,笑着学会法律常识。

《刑法学讲义》[第二版]

刑法学讲义(第二版)

作者简介

罗翔

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法治的细节》等。

除学术研究与授课外,罗翔教授长期专注于法律普及与法考教学。

《刑法学讲义》下载

《刑法学讲义》[第二版].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这是一本为所有痴迷古建筑的人打造的“中国古建解剖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学者李乾朗追随梁思成的足迹,踏访考察中国各地古建筑,并用X光一样的透视眼凝视古建筑,用神乎其技的手绘功夫将建筑一一解剖,把每座建筑甚为精妙的部分展露出来。

本书汇集了作者30余年的研究精华,以“190幅建筑解剖图+900余幅实景照片”,重点解读72座著名建筑,涵盖从唐代至明清各个时期的典型样式,包括中国现存蕞古老的佛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蕞早的木构建筑——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东大殿,五代遗构——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长江以南现存蕞古老的木造佛殿——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五花大殿”——隆兴寺摩尼殿,“八大辽构”中的四座——应县木塔、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到福建泉州开元寺,从天津到青海塔尔寺,从晋祠到苏公塔,从嘉峪关到孔庙,从平遥古城到卢沟桥……覆盖17种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喇嘛寺、道观、宫殿、城池、陵墓、民居、园林、桥梁,等等。

在一些经典个案之后,亦有《延伸实例》和《延伸议题》专栏,前者延伸解读34处建筑实例,后者以简练的文字、精细的手绘线图与大量的照片,归纳整理了欣赏中国古建筑必备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建筑的历史背景、规划布局,以及梁架结构、斗拱布局、装饰彩绘等的深入剖析,你不仅能体会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更能掌握阅读建筑的基本语言,从古老的建筑中聆听历史的回想。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穿墙透壁》

作者简介

李乾朗,1949 年出生,中国传统建筑研究者、古迹修护研究专家、画家,尤以精细的建筑解剖图独树一帜,历任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及古迹艺术修护学系客座教授,并主持多项古迹与历史建筑的调查研究计划。自20世纪80年代起,追随梁思成的脚步,逐步走访考察大陆古建筑,直接面对建筑速写描绘,持续30余年。1978 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门民居建筑》,其后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古迹入门》(与俞怡萍合著)、《穿墙透壁》、《直探匠心》等120余部与传统或近代建筑相关的著作。

《穿墙透壁》下载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