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网文

《大地三部曲》[全3册]

一个民族的命运之书, 三代人上下求索的曲折路途。

《大地》:一代人勃兴于土地,溶解于土地。 “想着土地躺在那里等他,春雨又多,他心里充满希望。”

《儿子们》:没有父亲不渴望儿子,少有儿子不背叛父亲。 “他多次自言自语道:‘春天若再不来,我就叫逆我者亡。’”

《分家》:一个不能使全身心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人也许什么也创造不出来。

“我希望月光不要照耀得如此清澈——这使我渴望某种东西,就像渴望我从来也没有过的家。”

《大地三部曲》[全3册]

《大地三部曲》

作者简介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 美国文学目前不朽的伟大小说家,也是专享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的女性作家,誉满全球,作品被译成145种语言,是作品流传语种Zui多的美国作家。 出生四个月后,她随着身为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中国,在中国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婚后定居安徽宿州。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对中国的世情、风土、文化满怀浓厚的兴趣和 深切的情感,她视中文为“第/一语言”,并将《水浒传》译成英文在全球范围内出版。 1932年,讲述中国大地上平凡生命的热爱、苦难和救赎的长篇小说《大地》出版,在全球引起热烈反响,连续21个月稳居畅销榜榜首,获颁普利策小说奖;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奥斯卡5项提名。

《大地三部曲》下载

「《大地三部曲》[全3册].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黛莱丝的一生》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主人公黛莱丝原本聪明且兴趣广泛,在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却毫无共同语言的男人后,从此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中消耗自己。为了挣脱生活的牢笼,压制内心的不安,她决定毒杀丈夫……

包法利夫人、安娜、涅朵奇卡……文学史中不安于传统的女性形象,还有一位“黛莱丝”。

《黛莱丝的一生》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黛莱丝的一生》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

法国作家、剧作家、评论家、诗人、记者。

1933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952年,因“以精神洞察的深度和艺术强度,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戏剧”,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8年获法国国家荣誉勋章。

代表作有《蛇结》《爱的荒漠》《给麻风病人的吻》《黑天使》等。

《黛莱丝的一生》下载

「《黛莱丝的一生》弗朗索瓦·莫里亚克.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蛋镇诗社》朱山坡

1988年春,蛋镇青年金光闪突发奇想,撺掇阙振邦、蝙蝠等人成立蛋镇诗社,在全镇范围内寻找潜在的诗人,发起“全民写诗”运动,举办诗歌嘉年华,印发《蛋镇诗报》,创建“蛋派诗歌”,一群貌似吊儿郎当的乌合之众,以“大粪坑里捞金子”的执着,把藏污纳垢、俗不可耐的蛋镇打造成世界诗歌中心,踌躇满志又轰轰烈烈,偾张的理想和过剩的激情在这个夏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张扬,理直气壮地演绎了一系列荒诞而寓意充盈的“闹剧”。

然而好景不长,被人举报,《蛋镇诗报》被当作非法出版物查处,蛋镇诗社仅存在五个月便猝然夭折,成员们各奔东西。三十年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金光闪临终前将最后的余款用于编印《蛋镇诗社·三十年资料选编》,试图让诗社“载入蛋镇史册”。诗社的成员们用不同时期撰写的散记、书信、讲稿、笔录、札记、便笺、供词、随想、采访、公告、社论、注释、年谱、墓志铭等等吉光片羽般的文字凑成一幅粗砺斑驳、影绰动人的拼图,“管中窥豹”地完成了对诗社的追忆和探究,也绘制出了那一代人的精神图谱。

《蛋镇诗社》朱山坡

《蛋镇诗社》

作者简介

朱山坡,中国“70后”代表性作家之一。出版有长篇小说《懦夫传》《马强壮精神自传》《风暴预警期》《蛋镇电影院》,小说集《把世界分成两半》《喂饱两匹马》《灵魂课》《十三个父亲》《萨赫勒荒原》,诗集《宇宙的另一边》等。曾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第二届高晓声文学奖、第五届《钟山》文学奖、首届欧阳山文学奖、首届石峁文学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多个奖项。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收获》年度文学排行榜等。担任编剧的电影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蛋镇诗社》下载

「《蛋镇诗社》朱山坡.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燕东园左邻右舍》徐泓

《燕东园左邻右舍》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泓的非虚构力作,让挂上“历史建筑”标志牌的燕东园22栋小楼开口说话,讲述1926—1966年小楼里的住户与往事。作者以特稿的笔法、详尽的史料搜集,以及对数十位燕东园二代的访谈实录,抢救对现场的记忆,抢救被淹没的历史——缅怀与致敬那一代学人:他们出生于清末民国初年,留学于海外,在国难时毅然归来,以科学文化报效祖国,历经各种磨难,始终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徐泓的父亲徐献瑜曾任燕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她出生于燕京大学燕南园59号,从1946年深秋在她出生一百天时搬家至燕东园40号,至今一直住在燕东园,是这个园子里仅此一家的老住户。她深入每个家庭,记录了感人至深的夫妻情、父子情、父女情,还有邻里之间的同事情、师生情,重现了那个时代学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书斋里的日常生活。

《燕东园左邻右舍》徐泓

《燕东园左邻右舍》

作者简介

徐泓

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1998年前从事新闻工作,高级记者,曾任中国新闻社新闻部副主任,北京分社社长。1998年以后,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出版专著《大人物 小人物》《我所珍惜的:30位北大传媒人访谈录》《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等。

《燕东园左邻右舍》下载

「《燕东园左邻右舍》徐泓.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豆瓣高分外国小说书单》[套装共30册]

极具震撼力的高分外国小说合集,每一本都是知识的宝藏,文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赶快收藏起来。

《豆瓣高分外国小说书单》[套装共30册]

《豆瓣高分外国小说书单》

《豆瓣高分外国小说书单》下载

《豆瓣高分外国小说书单》[套装共30册]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高桥留美子漫画》合集

《漫画高桥留美子合集》,它集结了高桥留美子众多经典之作,像广为人知的《犬夜叉》以及充满趣味的《乱马 1/2》都在其中。

高桥留美子的画风简洁而富有特色,剧情更是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此合集对于一直支持她的老粉来说,无疑是收藏的不二之选;而对于想要领略高桥留美子漫画魅力的新读者,也是入坑的上佳之选,能够让人沉浸在漫画的精彩世界中无法自拔。

《高桥留美子漫画》合集

《高桥留美子漫画》

《高桥留美子漫画》下载

「【合集】高桥留美子」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 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

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该设立一个碑帖专区,大量地买,做成特色。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外文童书区,在碑林区工作的外国人不少,如果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看见母语故事,一定很激动吧。还应该有一个漫画专区,把这个区域做好了,这几个书架也可能会成为漫粉聚集地, 也许周末会被读者挤满吧……

我求助各方朋友,要选出1万种图书来。不曾想,一个小小的书目触动了各方利益,一场“书目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作者简介

杨素秋,苏州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政府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下载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奥拉》卡洛斯·富恩特斯

二十世纪墨西哥&西语美洲最佳小说之一

口碑与销量双丰收的畅销神作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

短小精悍、幽微深邃的奇幻经典

关于爱情、死亡和命运的惊人故事

对女性及其反抗精神与持久力量的非凡致敬

与《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同年面世且相得益彰

小说《奥拉》发表于1962年,构思巧妙,风格独特,堪称精品。费利佩·蒙特罗是墨西哥一位27岁的年轻史学家,通晓法文,某日偶然翻报纸,通过一则广告谋得一个月薪4000比索的肥差,工作内容即帮助一位将军的遗孀,109岁的康苏埃洛·略伦特夫人整理将军用法文写成的回忆录。在老太太不见天日、与世隔绝的住宅里,他爱上了老太太的侄女,年轻美丽的奥拉。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怪事使整个故事笼罩在一层神秘莫测、幽暗诡秘、扑朔迷离的气氛之中。

《奥拉》是富恩特斯年少时的老成之作,自问世以来,它不仅拥有众多代际相隔的读者,也是富恩特斯的研究学者和批评家最为关注的文本之一。作品就如其中的人物一般,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性。

《奥拉》卡洛斯·富恩特斯

《奥拉》

作者简介

卡洛斯·富恩特斯(1928-2012),墨西哥著名作家、文人、外交家,西语美洲文坛最出类拔萃的作家之一,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胡利奥·科塔萨尔并称“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1977年,荣获西语美洲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1987年,荣获素有“西语世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塞万提斯文学奖;1994年,荣获西班牙著名文学奖项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

《奥拉》下载

《奥拉》卡洛斯·富恩特斯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1980年代》小说六记

将文学史与社会史、思想史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部思想文本

70年代孕育,90年代结果,

80年代花开两枝

是启蒙的再续,也是反启蒙的肇始

蔡翔通过文学重绘1980年代的社会转折与思想图景,提出“两个80年代”的说法:第一个80年代,围绕社会领域中的改革、启蒙、现代化等观念展开,由“伤痕文学”发端打开了诸多的写作领域,文学以现实主义手法依然拥有饱满的社会政治功能与历史使命。第二个80年代,源于对第一个80年代的反思与质疑,改革与现代化的发展主旋律既带来勃勃生机也带来问题与危机,在个体意识和内在自我日益凸显的同时,文化与文明问题也成为80年代中期之后的核心思想议题;现代主义悄然崛起,并由此诞生了“纯文学”观念,影响延续至今。

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与王朔作品轮番登场,将80年代初期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变成“一地鸡毛”式的庸碌日常,他们以文学的方式消解了一个大时代的理想和价值,从而终结了80年代,开启了90年代。

这是作者将文学史与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部思想文本。作者认为,1980年代不能成为80年代人的纪念馆,而应该成为历史的图书馆,以供我们反复阅读。

《1980年代》小说六记

《1980年代》

作者简介

蔡翔,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赴安徽固镇县杨庙公社插队务农,后历任上海三轮铸件厂工人,上海长新色织厂技校教师,《上海文学》杂志社编辑、执行副主编。2002年调入上海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当代文学和文化的批评与研究工作,兼及散文随笔写作。代表作有《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2010),《神圣回忆》(1996),《日常生活的诗意消解》(1994),《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1987)等。

《1980年代》下载

《1980年代》小说六记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亚当·希金博特姆

亚当·希金博特姆耗费多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权威力作。书中充分有力的调查,揭示了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灾难之一的真相是如何在政治鼓吹、重重保密和谣言四散的共同作用下被掩盖起来的。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原子能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恶劣的一起核灾难。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切尔诺贝利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阴魂不散的辐射中毒的恐怖威胁,一种危险技术脱缰失控的巨大风险,生态系统的脆弱,以及对其国民和整个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这场事故的真相,却从一开始便被掩盖起来,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十多年中,亚当·希金博特姆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以此为依托,辅之以往来书信、未发表的回忆录和新近解密的档案文件,他将那些灾难亲历者所目睹的一切,化成客观、冷静而又发人深省的叙述。由此得到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非虚构杰作,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亚当·希金博特姆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作者简介

亚当·希金博特姆(Adam Higginbotham)

1968年生于英国,《纽约客》《连线》《史密森尼》和《纽约时报杂志》主笔。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下载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亚当·希金博特姆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