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网文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柏林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1994年夏,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关闭,数万苏俄士兵离开柏林。不久后,有了一个“俄国人在柏林”的展览,里面有张长长的纸条,写着被俄国人毁掉的每一条柏林街道的名字。

柏林动物园,住着活海象的水池畔,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陈列着从海象罗兰的胃里找到的所有物品:打火机、婴儿鞋、儿童水枪、啤酒起子、塑料小汽车……

柏林的跳蚤市场是开放的博物馆,展览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得到和解,每样不超过几马克;各种幸存下来的军装与肩章和谐地堆叠在一起,主人已经死了很久,飞蛾是它们唯一的敌人。不拘来自何方的人都可以做生意,有巴基斯坦人、土耳其人、波兰人、吉卜赛人、前南斯拉夫人、德国人、俄国人、越南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已逝的日常,时间的垃圾,都被他们当作纪念品在这里贩售:别人家的相册、不走的表、破口的花瓶……

生活破灭的故事只能一点一点地被讲述。事物比人们更持久。相册比主人寿命长。漫长的生命隐藏在旧外套里,在毫无意义的物体里。当一个国家消失,集体记忆也会消失。身边的物体消失了,对日常生活的记忆也会消失。但我记得一切。第一罐南斯拉夫洗衣粉。第一部南斯拉夫电视剧。加夫里洛维奇肉酱。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只是会走路的博物馆展品而已。”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作者简介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Dubravka Ugrešić,1949—2023),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大学就读期间,主修俄语文学及比较文学,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于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杜布 拉夫卡因公开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遭到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于1993年被迫离开克罗地亚。此后,杜布拉夫卡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96年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小说创作、文化评论、翻译、文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

著有《渡过意识之流》《谎言文化》《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多谢不阅》《疼痛部》《芭芭雅嘎下了一个蛋》《狐狸》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获南斯拉夫NIN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国际布克奖提名,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

杜布拉夫卡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 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下载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zip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寄生杀意》濑名秀明

最后100页高开疯走!百万读者狂起鸡皮疙瘩的悬疑惊悚神作!游戏改编寄生前夜全球热卖400万份
风靡日本30年,狂销150万册,缔造悬疑SF销量神话!荣获日本恐怖小说大奖,将作者捧上神坛!血肉科技×鬼畜寄生×基因叛乱,揭开器官捐献背后的暗黑操控。蕞完美的谋杀是自杀,你确定此刻的思维100%属于自己吗?

《寄生杀意》在日本长销达30年,销量超150万册,缔造了日本悬疑恐怖SF小说销量的天花板!

豆瓣悬疑恐怖SF高分经典,初次引进!震惊日本出版界的天才新人出道作品,日本悬疑恐怖小说绕不开的巅峰,直接将作家濑名秀明捧上神坛!

屡被电影、游戏改编的热门IP,跨时代的经典硬核幻想!本书改编的单机游戏《寄生前夜》全球售出超400万份,被玩家誉为“不朽经典”!启发了《生化危机》,更早预言基因灾难!

生物化学家的妻子圣美因为一起神秘车祸,变成了“脑死亡者”,她的一颗肾脏被移植进了中学少女麻理子体内。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沉睡在那颗肾脏中的某种神秘力量正在悄然苏醒,伺机利用少女麻理子发动一场颠覆人类秩序的恐怖“叛乱”……

《寄生杀意》濑名秀明

《寄生杀意》

作者简介

[日]濑名秀明

1968年出生,日本东北大学药学博士。日本科幻界极具代表性的作家。1995年,凭借长篇处女作《寄生杀意》一鸣惊人,获得“日本恐怖小说大赏”。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单机游戏《寄生前夜》全球销售400万份,被广大玩家奉为“PS游戏的永恒经典”。1997年,凭借长篇小说《脑谷》获得第19届“日本科幻大奖”。2011年,就任日本SF科幻作家协会会长。2021年,凭借《亚瑟·克拉克特别篇:不只是“空想”》获得第52届“日本星云奖非虚构部门大奖”。

《寄生杀意》下载

《寄生杀意》濑名秀明.zip

《寄生杀意》濑名秀明.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间谍海岸》苔丝·格里森

六十岁的玛吉·伯德在缅因州的小镇上经营养鸡场,偶尔和老友聚会叙旧,过着惬意的生活。然而,当一具被虐杀的女尸出现在家门口,玛吉意识到尘封往事终于上门纠缠,间谍生涯从未真正结束。

由退休间谍组成的“马提尼俱乐部”的成员宝刀未老,多年经验与独特技能让他们可以立刻投入行动。他们也希望能再次大展身手,哪怕只是为宁静的退休生活增添乐趣。

从美国到泰国、法国、土耳其、马耳他,逐渐靠近的危险让玛吉不得不回顾那段在真实与谎言间游走的日子,以及那场夺走爱人的灾难。

我们想过平静的生活。

我们该过平静的生活了。

《间谍海岸》苔丝·格里森

《间谍海岸》

作者简介

苔丝·格里森

美籍华裔女作家。一九七五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人类学专业。一九七九年,取得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博士学位。在夏威夷檀香山担任内科医生行医多年,后辞职成为职业作家。

一九九五年,苔丝·格里森出版了第一本医疗惊悚小说《宰割》,迅速跃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二〇〇一年,她的第一本犯罪惊悚小说《外科医生》甫一面世便获得瑞塔文学奖。波士顿警察局凶案组女警简·里佐利作为配角首度登场,在随后的十二本小说里,她作为核心人物,与女法医莫拉·艾尔斯搭档冒险,共同探案。苔丝·格里森被《出版人周刊》誉为“医学悬疑女王”,“里佐利与艾尔斯系列”为她的代表作,后被改编为美剧《妙女神探》,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

《间谍海岸》下载

《间谍海岸》苔丝·格里森.zip

《间谍海岸》苔丝·格里森.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遣悲怀》安德烈·纪德

——“我强制自己对自己高度忠诚。我有新的东西要说。”

《遣悲怀》献给灵魂伴侣、创作原型玛德莱娜:

“我的所有作品都向她致意;没有任何书写像我的这般源自如此私密的动机。”

写作,是哀悼和丧失最后的救赎,切开自我的所有截面,直面欲望、背叛和愧疚,也展示懦弱、遗憾和伤痛碾过身体的痕迹,允许自己越过边界,在道德与现实的鸿沟里反复来去。

《纪德日记》则包含了纪德一生创作的核心注脚,横跨人生重大阶段,将自我作为方法,这种赤诚的袒露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学史中都堪称绝无仅有:“我想以一种更神经质、更尖锐、更干练的方式表达自己。”

这是更真实鲜活的纪德,对自我和时代的透视散落在道德、自由、人性、美学、阅读、政治、欲望的吉光片羽里。

《遣悲怀》安德烈·纪德

《遣悲怀》

作者简介

安德烈·纪德 (André Gide,1869—1951)

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少年时期对表姐玛德莱娜产生的精神恋慕贯穿其创作生涯,以这段复杂情感为原型创作《帕吕德》《背德者》《窄门》等经典作品。1909年,参与创立《新法兰西评论》,系统推介普鲁斯特、克洛岱尔等作家,塑造20世纪法国文学坐标系。

1951年因肺炎在巴黎病逝,葬于亡妻玛德莱娜墓旁;逝世后,《遣悲怀》据其生前指示出版完整版。1952年,其作品因拆解教条框架,倡导追寻自由天性的全新伦理观,被法国天主教教会列为禁书,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得以解禁。

《遣悲怀》下载

《遣悲怀》安德烈·纪德.zip

《遣悲怀》安德烈·纪德.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地粮·新粮》安德烈·纪德

“我们的动作伴随着我们,就像磷光从属于磷一样;不错,它们使我们受到了耗损,但也构成了我们的光辉。”

二十八岁的纪德,游历北非、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在崭新的天地间写下《地粮》。

他狂热地表达生命的能量,想摆脱文学界的矫揉造作,宣称要让文学“赤脚踩在地上”。

六十六岁的纪德,用一生的思想食粮回应少作,时隔半生,再度谈论爱情、孤独、自由、欲望,凝结成一段段沉思中的美丽箴言,命名为《新粮》。

《地粮·新粮》安德烈·纪德

《地粮·新粮》

作者简介

安德烈·纪德 (André Gide,1869—1951)

1869年出生于一个新教家庭,度过了充满禁令的童年;成年后,与上流文人交游,成为马拉美“星期二聚会”的常客;1891年,结识英国作家王尔德。

热爱旅行,一生中多次游历非洲、南欧等地,写下游记与散文诗;探索道德问题,创作《背德者》《窄门》等小说杰作;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1年,因肺炎在巴黎病逝。

1968年5月,法国青年们在巴黎街头涂写下三十条纪德式格言,反抗资产阶级道德规范,拒绝一切束缚。

《地粮·新粮》下载

《地粮·新粮》安德烈·纪德.zip

《地粮·新粮》安德烈·纪德.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脸庞,锋芒》与25位先锋女性对谈

横扫艺术、时尚、电影、艺术界,对话25位传奇先锋女性,我们时代的女神、女巫和女魔头
的自我言说之书。

历时7年,阿布拉莫维奇工作室艺术总监心血之作,无法复制的女性偶像追光之旅。

阿布拉莫维奇工作室的艺术总监马 林向25位先锋女性 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能否为您创作肖像?
为了更透彻地了解她们,他开展了一系列访谈,以理解她们毕生的创作。

她们谈论艺术、美、欲望、痛苦、成功、名声、羞耻、死亡、性、反叛、灵性、种族、遗产、宗教……

她们是导演、设计师、演员、歌手、画家、摄影师、雕塑家……她们是行动者。她们是艺术家。

打破边界的艺术家。改变规则的艺术家。为其他艺术家开辟道路的艺术家。将与未来几代人产生共鸣的艺术家。

她们在塑造我们今日所见世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脸庞,锋芒》与25位先锋女性对谈

《脸庞,锋芒》

作者简介

乌戈·韦尔塔·马林(Hugo Huerta Malin)

出生于墨西哥,是一位跨界艺术家、平面设计师,作品均围绕性别与文化身份议题。自2012年移居纽约以来,他已与美国和墨西哥的多个文化机构合作,包括所罗门·R. 古根海姆博物馆。2014年,他加盟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工作室,担任艺术总监,与她合作,在哥本哈根的丹麦皇家图书馆、圣保罗庞贝的SESC休闲中心、斯德哥尔摩的当代美术馆、西班牙的马拉加现代艺术中心、洛杉矶的艺术天堂(The Art of Elysium)、 巴塞尔的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等世界各地的艺术场馆展开活动。乌戈曾在纽约的洞画廊(The Hole Gallery)、蒙特利尔的不分离画廊 (Never Apart Gallery),以及墨西哥的Casa Wabi和 当代艺术大学博物馆(MUAC)开设个展。他还参与了2019年东京Casa Nano的艺术家驻地项目。

《脸庞,锋芒》下载

《脸庞,锋芒》与25位先锋女性对谈.zip

《脸庞,锋芒》与25位先锋女性对谈.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我以为生孩子只是给人生按下暂停键》宝夏夏

作者用纪实、真诚的笔触,记录了自己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以及在育儿初期所体验的酸甜苦辣。

她有时把漫画当漫画来画,有时把漫画当散文来写,有时把漫画当日记来骂。所以,你可能会在书中看到众多不同风格的漫画,或温馨可爱,或幽默传神,或生动细腻,或情感丰沛。

而书中所有的痛苦与美好,都是作者真实的生命经历。希望本书能给未曾经历这一切的人以认识和准备,让他们对生育这一人生课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同时也给已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一切的人以抚慰、共情和欢笑,让她们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对她们正在面临的一切。

《我以为生孩子只是给人生按下暂停键》宝夏夏

《我以为生孩子只是给人生按下暂停键》

作者简介

宝夏夏,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漫画创作者,喜欢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一家三口的故事以漫画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小红书ID“宝夏夏就是我”。

《我以为生孩子只是给人生按下暂停键》下载

《我以为生孩子只是给人生按下暂停键》宝夏夏.zip

《我以为生孩子只是给人生按下暂停键》宝夏夏.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火之山:富士山下的女人们》[全2册]

20XX年,在法国发现的一本日语笔记本上到底写了什么?

出生在巴黎的日法混血儿帕特里斯·勇平,偶然发现了一本有关家族故事的回忆录,由二战后移居美国的物理学家外公有森勇太郎所写。帕特里斯决定与朋友学习日语来破译,将回忆录的内容翻译成法语给年迈的母亲牧子。

这本用日语写成的迷之回忆录,讲述了住在“火之山”富士山山脚下的有森家族五代人,从明治维新前到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直至跨越到21世纪的跌宕经历。小说以这本回忆录为中心,穿插着勇太郎五个姐妹各自的故事,勇太郎的父亲、长期研究富士山的地质学家有森源一郎的著述,以及帕特里斯和朋友之间的往来电话和信件,展示了一个大家族几代人令人唏嘘的命运。多种叙述视角交织变换,多种文体穿插排序,独特的跳读编排,显示了作品宽广的包容性和柔韧的弹性。

《火之山:富士山下的女人们》[全2册]

《火之山:富士山下的女人们》

作者简介

津岛佑子(1947—2016),走向世界文坛的日本女性作家代表,文豪太宰治与津岛美知子之女。毕业于白百合女子大学英语文学专业,获得了许多重量级日本文学奖项,如川端康成文学奖、谷崎润一郎奖、大佛次郎奖、紫式部文学奖等,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不少作品还被译介到国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代表作包括《光之领地》《火之山:富士山下的女人们》《宠儿》等。在早期作品关注女性内心世界之后,她将视野扩展到战争孤儿、少数民族、歧视和核问题。20世纪末应邀前往巴黎大学讲授日本近代文学,关于女性作家创作,曾与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有过深入交谈。津岛佑子与韩国文坛、中国文坛作家也有过交集。

《火之山:富士山下的女人们》下载

《火之山:富士山下的女人们》[全2册].zip

《火之山:富士山下的女人们》[全2册].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我们收获的男人们》杰丝米妮·瓦德

四年时间,作者的五位亲友接连意外离世,他们的死看似毫无关联,却因身份和地点交织在一起。这些黑人青年生活在美国南方深处,代际贫困笼罩着他们的生命。在对往事的追思中,作者展现了在南北战争结束超过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种族主义如何通过经济和教育差异深度体制化,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黑人青年。怀乡的温情混杂生者的愧疚,作者最终回到故土,写下他们和自己的故事,让那些被冰冷的统计数字所遮蔽的鲜活面孔重新浮现。

《我们收获的男人们》杰丝米妮·瓦德

《我们收获的男人们》

作者简介

杰丝米妮·瓦德(Jesmyn Ward,1977— ),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密西根大学创意写作硕士,现任杜兰大学创意写作教授。小说《拾骨》《唱吧!为安葬的魂灵》先后于2011年和2017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成为首位两度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我们收获的男人们》2013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次年获芝加哥论坛报哈特兰奖,2019年入选《纽约时报》“50年来最好50部回忆录”。2018年,瓦德入选《时代》周刊百大影响人物。另著有小说Where the Line Bleeds(2008)和Let Us Descend(2023),以及文集The Fire This Time(2016)和Navigate Your Stars(2020)。

《我们收获的男人们》下载

《我们收获的男人们》杰丝米妮·瓦德.zip

《我们收获的男人们》杰丝米妮·瓦德.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唯一的故事》朱利安·巴恩斯

在爱里,一切都是既真又假。

对于爱这个话题,说什么都不算荒谬。

伦敦郊区青年保罗大学假期回家,参加了网球俱乐部。他的搭档苏珊是位四十多岁的已婚女人,有两个女儿。两人坠入爱河。保罗把苏珊从糟糕的婚姻中解救出来,却因为苏珊酗酒成性又不得不分开。曾经的爱消失了,只剩下遗憾和怨怼……

《唯一的故事》朱利安·巴恩斯

《唯一的故事》

作者简介

朱利安·巴恩斯 Julian Barnes

出生于1946年,英国当代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参与《牛津英语辞典》的编纂工作,做过多年的文学编辑和评论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以突破之作《福楼拜的鹦鹉》入围布克奖决选,跻身英国文坛一流作家之列。此后,他横扫各大文学奖项,三进布克奖决选,并于2011年凭借《终结的感觉》赢得该奖,同年获大卫•柯恩英国文学终身成就奖。

《唯一的故事》下载

《唯一的故事》朱利安·巴恩斯.zip

《唯一的故事》朱利安·巴恩斯.zip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