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网文
《平原上的城市》科马克·麦卡锡
每一个人的死,都是对其他人的死的替代和推延
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之选,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之最终曲,记录一种大多数人无从知晓的生活方式
“边境三部曲”最终曲。在《天下骏马》书末向着未知出发的约翰·格雷迪与《穿越》中失去了一切独自流浪的比利·帕勒姆,在本书中会合,一起生活、劳作在美国西南部靠近墨西哥的一个牧场里。离牧场不远,是美国的埃尔帕索与墨西哥的华雷斯两座城市隔着界河相望,亦即“平原上的城市”。约翰·格雷迪爱上了华雷斯妓院里一个年轻多病的美丽妓女,决心想办法助她脱离妓院老板爱德华多的控制,来到美国和他一起生活。比利作为他最好的伙伴,虽然和身边的人一样认为这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但仍然答应帮他救出女孩。然而爱德华多的精明与残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约翰·格雷迪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比利·帕勒姆也失去了他最好的伙伴。
《平原上的城市》
作者简介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1933— )
美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已著有10部长篇小说及其他短篇作品和剧作。先后斩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美国文学界主流奖项,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科恩兄弟根据麦卡锡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老无所依》,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
他的小说致力于描写美国及墨西哥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受,受到广大北美读者的欢迎及评论界的赞誉。“边境三部曲”作为麦卡锡西部小说的代表之作,为他奠定了在现代美国文坛上的大师地位。这些在美墨边境地区发生的动人史诗,既有噩梦般的屠杀、令人震颤的暴力,又有优美如画的田园诗和柔细入心的安魂曲,被评论家称为“地狱与天堂的交响曲”,“是可与中世纪以来的文坛巨星但丁、爱伦·坡、梅尔维尔、福克纳、斯坦贝克的杰作相媲美的当代经典”。
《平原上的城市》下载
《寻找天才女友埃莱娜》安娜·玛丽亚·瓜达尼
埃莱娜·费兰特不仅仅是一个笔名、艺名或幌子,她是故事中的故事,是融合了真实和奇妙的细节后,被再次创作出的故事,是从书页中走出来,进入现实的人物。本书通过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不勒斯火车站之后那片神秘城区域的追寻,勾勒出一幅意大利城市别样的风情画。正如书中所写,那个世界的回音就像贝壳里收集到的海浪声,瓜达尼追随着那些回音,重新探寻了那些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出现过的地方、声音和生活:她穿越大片的居民房屋、通往大海的可怕隧道、被毁坏的工业仓库,她描绘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她们不断写作、工作、战斗,才成就了二十世纪的意大利。由此展开的探寻之旅,用一种全新、令人震撼的光芒把幻想照亮成现实,并能够“从编织的谎言中,传递出真实”。但本书也是一部“幻想”的传记,是对现实与想象交织的故事的探索。“天才女友”的人物形象究竟代表了怎样的女性文化?埃莱娜·费兰特究竟是谁?本书将带读者一探究竟。
《寻找天才女友埃莱娜》
作者简介
安娜·玛丽亚·瓜达尼(Annamaria Guadagni) ,意大利知名文化记者,意大利文化部部长顾问。早年在《我们女人》(Noi donne)杂志做编辑,也是意大利广播电视台《说到女人》(Si dice donna)的节目组成员,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介绍女性世界变化的节目。她曾担任《团结报》(L’Unità)记者,《日记》(Diario)周刊文化版编辑。出版有小说《最后一夜》(L’Ultima notte)和随笔集。曾与埃莱娜·费兰特通信,探讨文学及美学问题。
《寻找天才女友埃莱娜》下载
《零度分离》伊格言
零度分离。即生即灭,量子泡沫般的短暂交会。
每一次的对视,都堪称一次难以重现的奇遇。
公元2154年,人类联邦政府最高法院颁布《种性净化基本法》,正式赋予人类唯一优先物种之权利。然而,在“类神经生物”技术发达,生化人、AI与其他“类人物种”泛滥的年代,该法律频频受到挑战。
调查记者Adelia Seyfried,分别深入探访了六桩轰动一时的伦理公案:AI反人类叛变、梦境治疗师杀人事件、能与鲸鱼对话的科学家、虚拟偶像诈骗案、邪教“地球觉知”大屠杀、影后人间蒸发之谜——于2284年集结成书出版。
而Adelia自己的身份亦是扑朔迷离,有证据显示,她似乎已经存活了超过两百年的时间……
《零度分离》
作者简介
伊格言
小说家,诗人,电视读书节目主讲人,大学讲师。
曾获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奖、《联合文学》杂志2010年度之书、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自由时报林荣三文学奖、台湾十大潜力人物等,并入围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欧康纳国际小说奖(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等。2012年被《联合文学》杂志评选为“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
曾任人间卫视“知道”节目“伊格言小说经典讲堂”主讲人、德国柏林文学学会(LCB)驻会作家、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IWW)访问作家、中兴大学驻校作家、元智大学驻校作家等。
著有科幻长篇《噬梦人》《零地点GroundZero》,诗集《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访糖果阿姨》,科幻短篇集《瓮中人》,评论散文集《幻事录:伊格言的现代小说经典十六讲》等。
《零度分离》下载
《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夏目漱石
“想到世上的人都比自己亲切。自己住厌了的世界,忽而又春风骀荡。”
既精于古典又引领新浪潮,既自省又深爱人世间,处在东西方文化碰撞、新旧美学拉扯之间的夏目漱石,这一次不再讲故事,而是讲起了自我与他者。从伦敦书斋到禅寺病榻,看遍浮世悲欢,披露人生细节,记述人情往来、家庭生计,展露出一个为人所不知的、更脆弱也更真实、更孤独也更亲切的夏目漱石。
本书所收录的《永日小品》为夏目漱石著名随笔集,每一篇都充满了作者独到细致的深刻观察,其风格直接影响了鲁迅的创作。其中《挂轴》《库莱格先生》二篇,是鲁迅最早翻译的夏目漱石作品,也是中国首次翻译的夏目漱石作品。
《往事漫忆》则是夏目漱石身患大病之时,以病痛之身写下的生命纪录。其中既有琐末细事又有痛楚思考,是一份真实而严酷的生命文本。对于夏目漱石来说,疾病既是生死的考验,也是心灵的净化,其实与现代人的生命处境也息息相关。
《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
本名夏目金之助,日本近代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
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其头像曾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下载
《狐狸在夜晚来临》塞斯·诺特博姆
夜晚,狐狸来临,轻响,低语,微微喘息。
狐狸总在我们左右,恍如梦魇纠缠。
于是,我们徘徊在过去的人和事:谁会被铭记?又以何种方式被恒久怀恋?当这些从记忆中消散,是否意味着真正的死亡?
这八个故事主题相连,是对爱和记忆、生命和死亡的沉思。那些老照片所唤起的情感,那些逝去的爱人、错失的自己、受了伤害的傻瓜,那些宿命的偶遇、无疾而终的恋情,让我们收集和重建生活中那些悲伤的或失去的记忆。
人生只在须臾,本来寂静无声。
《狐狸在夜晚来临》
作者简介
塞斯·诺特博姆(Cees Nooteboom)
生于荷兰海牙,当代重要作家,亦是诗人、旅行文学作家与艺术评论家。一生热爱旅行,足迹遍及大半个世界,被誉为“最具有世界公民意识和风度的作家”。
他被视作卡尔维诺与纳博科夫的同类,在文坛备受推崇,拜厄特称其为“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仪式》《万灵节》《西班牙星光之路》《流浪者旅店》等。
自1950年代起,已出版五十余部作品,至今仍笔耕不辍。曾获飞马文学奖、康斯坦丁•惠更斯文学奖、欧洲文学奖“亚里斯提奖”,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并因《迈向柏林之路》一书获德国“联邦十字勋章”。近年来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名单。
《狐狸在夜晚来临》下载
《再见了,木星》小松左京
2125年,地球人口膨胀到180亿,太阳系外层空间也有近5亿人居住。为了生存,人们开始在太空中开发新资源:融化火星极冠的冰盖,解决水资源问题;在木星的密涅瓦基地执行“JS计划”,试图把木星变成第二个太阳,为外行星提供能源。
此刻,科学家们在火星冰层下发现了类似纳斯卡巨画的古老图案。宇宙语言学家米莉森特·威廉博士坚信,这是外星文明留下的信息,木星可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而来自冥王星外的彗星数量的异常减少,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警觉。经过探测,他们发现一个微型黑洞正在向太阳系逼近,地球随时可能被毁灭。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JS计划”的总工程师本田英二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爆破木星,改变黑洞的轨迹。
《再见了,木星》
作者简介
小松左京(こまつさきょう,1931-2011),本名小松实,生 于 大 阪,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1966 年发表《无尽长河的尽头》,一举成名。1973 年,《日本沉没》横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狂销近 400 万册,重印 100 余次,成为当时“日本第一畅销书”,翌年即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日本科幻星云奖”。
为了致敬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1993 年,日本群马县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将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小松左京”。
《再见了,木星》下载
《宇宙来我手中啄食》维多夫罗诗选
西语美洲先锋派诗歌先驱、“创造主义”之父——比森特·维多夫罗代表诗作精选集
《百年孤独》译者范晔精心编译,纪念维多夫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我将比森特·维多夫罗视为我们语言的一位经典诗人,
我们迷上了这没有终结的激流,永无尽头的明亮之流。
再没有维多夫罗这样明亮的诗歌。” ——聂鲁达
“诗人是一位小造物神。”智利诗人维多夫罗不仅写下如此诗行,也以此作为绝对律令贯穿自己一生的创作。对独创性的追求,维多夫罗一生未变。他是聂鲁达眼中的“手艺人,空中城堡的建筑师,固执的炼金术师”,更是帕斯心目中当代西语诗歌的“看不见的氧气”。作为“创造主义”(Creacionismo)的奠基人和先行者,维多夫罗为拉丁美洲先锋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卓越贡献。
《宇宙来我手中啄食》由千行长诗《高鵟》(ALTAZOR),以及短诗、散文诗、“创造主义”宣言和年表构成。从受法国诗风影响之作中的迷人技艺到奠基之作中的强大力量,在维多夫罗身上一以贯之的是游戏与火焰,逃避与牺牲的斗争。他的诗歌智性是他光辉的关钥。像魔法师一样,他营造诗歌:我们看见群山,河流,林莽,大海,帆船,飞鸟,羚羊,花朵与贝壳;诗行中露珠闪烁,久久回响着水的吟唱,风与叶的呢喃;庄严的人性之光全然笼罩了其晚期及最后的诗作。
维多夫罗是高鵟,“至高而最先的诗人”,贡献出意象与概念皆新造的诗歌。
风把他的笛声带往未来。
《宇宙来我手中啄食》
作者简介
比森特·维多夫罗(VicenteHuidobro,1893—1948),智利诗人、西语美洲先锋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以及“创造主义”(Creacionismo)之父。
《宇宙来我手中啄食》下载
《闻斑石的烦恼》高剑
本书是高剑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16篇短篇小说,大多在刊物上发表过,其中不乏《当代》《收获》《人民文学》《小说界》等文学期刊。该书取材广泛,既有发生在北美小镇上的故事,也有茫茫戈壁滩上的传奇,小说的主题则大多跟漂泊、回忆、牵绊、艺术有关。这部小说集中的叙事方式,大多采取“第一人称”——“我”的视点、视角在展开,细腻地展现了一个个不同境遇下的主人公对往日时光的挂怀、对往昔人事的牵念,以及对纯粹质朴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艺术的关系的推崇与追寻。
《闻斑石的烦恼》
作者简介
高剑,旅美艺术家,作家。1953年出生于哈尔滨。作者自幼随诗人艾青和母亲高瑛去了新疆,在石河子垦区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88年赴美国留学及定居,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邃的生存思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其作品刊发于《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北京文学》《小说界》等国内文学期刊及海外华文刊物。著有短篇小说集《沙盘》,长篇小说《陈述者》。
《闻斑石的烦恼》下载
《人间食粮》安德烈·纪德
《人间食粮》(Les Nourritures Terrestres)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1897年出版的一本散文体小说。以“导师”向“弟子”传道的口吻写成,通过一系列散文诗式的段落,向读者讲述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书中没有具体故事情节,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与情感的宣泄,核心内容围绕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感官体验的赞颂展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本书迅速走红,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枕边书,影响了好几代人,被奉为“不安一代人的《圣经》”。
它提倡抛弃禁锢人性的束缚,追求个人的自由、感官的享受以及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与当前社会环境中年轻一代的心理需求高度契合,能够给他们提供摆脱压抑、寻找自我解放的精神指引。
《人间食粮》
作者简介
安德烈·纪德(1869-1951)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剧本、论文、散文、日记和书信等多种体裁。纪德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
纪德在文学界和思想界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和思想被称为“纪德主义”或“背德主义”。1947年,纪德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人间食粮》下载
《掌故家的心事》宋希於
本书主要关涉近现代学人、作家的生平行迹及其交游、著述、收藏等内容,尤留心种种旧传的未详、待考、不确、不真,发微索隐,言及前人之所未言,让旧掌故发出新光彩,且行文练达生动,下笔如探案故事一般,洋溢着“考据癖”的趣味,引人入胜。
《掌故家的心事》
作者简介
宋希於,1989年生于安徽淮南。文史研究者,图书编辑。学术兴趣集中于文学史、汉学史、翻译史、出版史,尤注意近世以来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所撰文章散见于《掌故》《上海书评》《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