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传记
《大争之世》战国
《大争之世:战国》呈现一个充满起伏跌宕、征伐血气的战国时代,正是战国时代的大争精神,催生了层叠林立的原典,造就了接踵比肩的巨人,生发了深刻壮阔的变法浪潮……所有这一切,都汇成了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直接推动秦帝国实现了统一中国文明的历史跨越。大争之世,多事之时;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以古论今,我们仍未走出战国时代!

《大争之世》
作者简介
孙皓晖
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秦文明研究院院长。
中国当代四大历史小说家之一。同时以创建“中国民族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理论,成为整体研究中国文明的重要理论家。历时十六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2011年,《大秦帝国》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和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最新著有《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上中下)》《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
《大争之世》下载
《中国文化简史》[套装4本]
《中国文化简史》以时间脉络梳理中华文明五千年演进历程,从甲骨文到四大发明,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深度剖析儒释道思想精髓,展现科技、艺术、哲学的交融发展。
透过历史重大转折与日常文化肌理,揭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通过它,可以引领我们徜徉历史浩渺长河,追寻先贤璀璨智慧。
![《中国文化简史》[套装4本]](https://cdn.feizhaojun.com/wp-resource/mdhaerk/wp-content/uploads/2025/07/1751975568-中国文化简史(套装4本).jpg)
《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分为四册:
一、《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
二、《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
三、《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
四、《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
《中国文化简史》下载
《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
为何唯有南明出现“二百里二帝”现象?
明将施琅降清只是基于利益的选择吗?
北伐初期势如破竹的郑家军为何以失败告终?
坚船利炮的荷兰人为何陷入守城战?
德川幕府是否曾借兵给郑氏一族?
本书以郑成功的生活和仕途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一六四四年至一六六二年这十八年间,波谲云诡、形势激变的乱世风云,生动刻画了诸多历史人物,通过深入还原重大历史事件,探讨了南明时期复杂的派系关系与明争暗斗,以及利益权衡之下的人性选择。

《台海风暴》
作者简介
陈舜臣,华裔日本作家,“日本小说界无出其右者”。
日本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在历史小说创作领域与司马辽太郎并称“双璧”。
他通晓汉语、日语、英语、印度语、波斯语五种语言,作品呈现出无国界的宏观视野。
他的历史作品因加入了推理的成分而自成一派,多次在日本掀起阅读中国史的热潮,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国兴亡录》《曹操》《秦始皇》等。
《台海风暴》下载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文明的碎片
本书是博物馆里的人类学家张经纬继《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后重磅新作。
相较于前作,本书侧重微观个人视角,通过文物,解读古人生活场景、信仰、文化生活,以仙境、神山、寻仙、乐园等为主题,选取相应的文物,解读祖先的精神世界,串联起古人对悠然于世外的桃园生活的向往。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下载
《活过》蔡澜
本书是蔡澜的首部自传,记录了蔡澜先生的生活经历和他豁达的处世哲学。蔡澜说:人老了,就爱怀旧,还是多写一点旧事吧。他将这本书称作是“一本快乐回忆集”。书中,蔡澜回忆自己的一生,包括在潮州和新加坡生活的孩童时代;包括在日本的留学时代;包括因缘际会,得六先生赏识,到邵氏工作的经历;还包括定居香港之后的生活。在书中,可以看到蔡澜因电影工作,到不同国家居住,期间他结识到无数朋友,与朋友之间的趣事杂谈。书中的文章,包罗万象,有谈人生、谈写作、谈金钱、谈生意、谈女人、谈身世、谈自己的人生年代,等等。文章短小精悍,文笔风趣幽默,每篇文章都体现了蔡澜豁达的人生观和他智慧的处世哲学。

《活过》
作者简介
蔡澜
1941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现居中国香港。
知名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新周刊》年度生活家,《开讲啦》特邀讲师,《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顾问。
吃喝玩乐无不在行,文学、电影、书法、金石样样精通,被无数人奉为人生典范。著有《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学做妙人》《人间好玩》《过好这一生》《命运好好玩》《时间,是绝对的妙药》等。
《活过》下载
《我是马拉拉》马拉拉•尤素福扎伊
当历史开始倒退,首先受害的就是女人。
·做第一个打破死水的人,直到更多人敢于发出声音。
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巴基斯坦传奇女性马拉拉自传
现实版《使女的故事》, 写给每个遭遇不公的女孩,每个被迫沉默的女孩。
一同呐喊,我们就能被世界听见。
起初他们只是宣扬抵制“不合教法”的不良行为——酗酒、男子不蓄须、女人出门不蒙面。他们鼓吹女性不该受教育,关闭所有女子学校,规定女性没有男性陪同不可出门。然后他们开始抵制“西式的娱乐活动”——音像店相继关门;孩子们在家玩桌游,会被破门而入捣毁棋盘。最后他们开始杀人。炸毁学校,连同里面的学生;绑架反对派的领袖,把断头的尸体丢进墓地;杀掉警察,接管他们所在的村庄。
当黑白相间的大旗在浓烟中飘扬在巴基斯坦每个城市上空,我们过去的生活一去不返。
他们先是夺走我们的音乐,然后是我们的佛像,最后是我们的历史。
当越来越多人保持沉默,他们把枪口对准了我,一个大声争取受教育权的十五岁小女孩。
子弹穿过我的大脑,损伤了我的神经。可是,神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那些爱我的人,让我浴火重生,像个战士一样活下去,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笔和书本,却不能让我们的头脑停止思考。
因为我们普什图族是骄傲的民族,我们宁肯死去,也绝不屈服。

《我是马拉拉》
作者简介
马拉拉•尤素福扎伊 马拉拉的名字来自取自迈万德的马拉莱,阿富汗伟大的抗击英国侵略的女英雄,是普什图人的圣女贞德。
马拉拉,尤素福扎伊,1997年生于巴基斯坦,11岁时以“古尔·玛凯”为笔名在BBC乌尔都语频道撰写博客,讲述她及家人、朋友在塔利班组织控制下的地区学习、生活的情况。她成为当地争取女童受教育权运动的一面旗帜,多次受到塔利班的死亡威胁,但她依然坚持发声。
2012年,15岁的马拉拉在乘校车回家时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中弹,生命垂危。她被送往英国,经过治疗奇迹般地生还。
2013年7月12日,马拉拉16岁生日那天,她在遭枪击后首次公开露面,在联合国发表演讲,她说“极端主义者害怕书与笔。他们害怕教育的力量。他们害怕女性。他们害怕女性声音的力量。”这一天被联合国定为“马拉拉日”。
2014年10月10日,年仅17岁的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以表彰她在维护妇女和儿童的教育权利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马拉拉获得巴基斯坦首个国家青年和平奖,被图图大主教提名国际儿童和平奖,《时代》杂志数次评选她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如今,马拉拉仍在通过马拉拉基金会倡导教育普及,致力于推动女孩平等接受教育。她的故事激励了全球无数为改变现状而奋斗的人。
《我是马拉拉》下载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世纪先知赠予我们的智慧之书,引领你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大师罗素惟一亲笔自传!本书序言《我为何而活》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
像哲人罗素一样活着吧!永远渴望真爱,追求智慧,热爱同类
哲学大师×诺奖得主×英伦贵族×风流才子×跨界狂人×反战斗士×毒舌老头×长寿奇迹
罗素的一生就是“理性与激情”的真正融合,“智识与良知”的完美化身
王小波、徐志摩的精神导师,爱因斯坦、周国平、董宇辉推崇备至!
徐志摩:“实在是一个可作榜样的伟大人格,古今所罕有的。”
罗素是“用思想写诗的智者”:诺贝尔文学奖认证的绝佳文笔,哲理深刻,格调优雅,幽默诙谐
精心编选:删繁就简,去芜存精,提炼罗素人生中蕞重要、蕞彰显人格魅力的事迹,但绝无改动作者原话
全新译本:新锐青年译者靳婷婷倾力翻译,译文优美流畅,金句俯拾皆是
特别收录:罗素珍贵照片、信件、演讲、杂文、作品年表
特别制作:“罗素朋友圈”人物关系图,生动展示罗素的顶级人脉
典雅设计:知名设计师操刀,英伦贵族红+高级专金,打造高级质感
精美装帧:硬壳精装,内封压凹,法兰绒触感,赠送朋友&自己收藏俱佳
罗素是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被誉为“世纪先知”;在哲学以外的诸多领域都有建树,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20世纪西方影响力蕞大的社会活动家之一,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曾来到中国讲学,对近代中国的文化启蒙与社会改革影响深远。
罗素以98岁高龄辞世,他在《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中完整回顾了自己的百岁人生。“有三种感情,单纯而热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故事围绕着支撑他生命之舟的三种动力而徐徐展开。
罗素的一生是理性与激情的完美融合:取得显赫的地位,攀上智识的巅峰,拥有情感的至乐,也经历牢狱之灾,最终可谓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阅读《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我们得以走进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志向和抉择,懂得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我为何而活》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第三代罗素伯爵,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毕生致力于哲学的普及,被誉为“世纪先知”。他也是20世纪西方影响力蕞大的社会活动家之一,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西方的智慧》《哲学问题》《幸福之路》等。
1950年,罗素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在各种重要作品中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1920年罗素曾来到中国讲学一年,与梁启超、胡适、蔡元培、徐志摩、金岳霖等都有交往,对中国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我为何而活》下载
《天下、中国与王朝》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结构再认知
本书试图采用“顺时而观”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天下”“天下秩序”“国号”“天下之号”“中国”“王朝”“皇朝”“边”“边疆”等重要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近代以来习惯于从“后见之明”的视角,基于西方历史和近现代概念来理解和叙述中国古代史,但由于两者无论是在历史进程,还是在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无法契合,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本书最终认为,近代以来形成的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实际上并不是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下的“中国历史”,未来应当以中国为本位,深入思考“中国历史”的叙述方式,这应当是当前时代中国和世界的需要。

《天下、中国与王朝》
作者简介
成一农,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城市史以及中国传统舆图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重大项目各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年度重大招标项目1项。出版《“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及修订版)和《中国地图学史》等学术专著10余部,《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等多部译著 ;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论文120余篇。2020年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著作三等奖)。
《天下、中国与王朝》下载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自传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回忆录,从皇帝到公民,从困兽到凡人,历史的洪流终究不会为任何一人驻足,亲述清朝覆亡史、民国兴衰史、共和国兴盛史。
无删节呈现末代皇帝自传原貌,披露紫禁城里的帝王生活,讲述故宫珍宝的去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特赦。犀利评价晚清民国时期诸多中外重磅人物,奥斯卡获奖影片《末代皇帝》的灵感来源。
双封裸脊锁线装,随书附赠《清朝皇帝世系图》,封面采用印金工艺,内文选用75g胶版纸印刷。
唯一为自己作传的中国皇帝,“我走在历史的阶梯中,明明就几层,我却走了很久。 ”他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比清宫剧更细节,比历史书更生动。“所有的离开你都赶不上,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所有的人都是撒谎者。”
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 爱新觉罗·溥仪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放眼四百年,没有人比他更破产。在疾驰的时代面前,每个人都是一粒灰尘。
《我的前半生》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回忆录。全书按时间顺序对溥仪家世、童年、在位、逃难、改造等这几个人生大片段进行了细致介绍,真实地呈现了溥仪由皇帝到公民的一生,对了解溥仪乃至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自1964年出版后,先后译成英语、日语、德语等文字出版。溥仪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

《我的前半生》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清朝末代皇帝,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贤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幼兰(苏完瓜尔佳氏)。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我的前半生》下载
《三国气度》大时代中的个人命运
爱哭的刘备,持羽毛扇的诸葛亮,偶像派的赵云、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这些经典甚至刻板的形象,其实是被立场不同的史家、文采飞扬的文人、情感朴素的百姓共同塑造出来的。这些真实历史人物的脸上,被涂抹了一层又一层个人与时代的色彩。
本书是将这一层又一层色彩卸去,还原三国历史人物本来的面貌。全书以“英雄”“成败”“渔樵”“笑谈”为四大主题,或评点历史人物,或新解历史事件,或探讨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或将古今各种通俗作品做当下的解读。
所谓三国气度,既有赤壁之战时,少年孙权、诸葛亮对抗老辣曹操的血性与志气;又有蜀汉阵营的仁厚侠气,像刘备携民渡江、关羽挂印封金、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的魅力,历时1800年而不衰,恰如老三国电视剧片尾曲所唱: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三国气度》
作者简介
张佳玮,自由撰稿人。著有《三国志异》《历史与传奇》《代表作和被代表作》《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爱情故事》《无非求碗热汤喝》《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科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