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传记
《法国小史》吕一民
《法国小史》在作者的喜马拉雅音频课程“世界历史大师课”基础之上整理修订而成,以30个章节串联起法兰西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600年马赛利亚城(马赛的前身)诞生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从法兰克王国创立者克洛维、圣女贞德、“阿维尼翁之囚”教皇、“太阳王”路易十四、“科西嘉怪物”拿破仑、“老虎总理”克雷孟梭、“永远的将军”戴高乐,到大革命的群众、“五月风暴”的学生、罢工运动的工人,成百上千的人物、事件交织缔造了法兰西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是一部章节安排精巧周密、内容丰富有趣,能够帮助大众读者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绝佳历史入门读物。

《法国小史》
作者简介
吕一民,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法国近现代史研究,著有《法国通史》《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历程》《良知与担当: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法国知识分子史》,译有《知识分子的鸦片》《自由的声音:大革命后的法国知识分子》《公民的加冕礼:法国普选史》《罗伯斯庇尔传》《与历史的对抗》和《法国史》(3卷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殖民扩张史料整理与研究”。曾作为访问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赴巴黎政治学院、索邦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学。2020年10月当选为法国海外科学院通讯院士。
《法国小史》下载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
古史辨运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想法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思想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思想家们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个层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的实绩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后来的人怎样去理解其作为。
在描述历史现象时,本书对“心理事实”与“历史事实”加以分殊,认为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思想都可能在历史上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行动者自己看来也都可能自认为掌握了最完整的理由,而且也正好符合着某种深刻的社会需求,并又造成了无可抹煞的历史事实。
-715x1024.jpg)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
作者简介
王汎森,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中研院”院士,2005年获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中研院”副院长、代理院长,现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主席。
专业领域是明清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和史学史,近年来将研究触角延伸到中国的“新传统时代”,包括宋代以下理学思想的政治意涵等问题。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等书。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下载
《木兰无名,缇萦无踪》法律史视野下的女性悲喜
本书是一部关注古代女性命运的法制史、文化史读物。书中从法律史角度对具有代表性的救父故事中的女性及其遭遇进行评析,聚焦以木兰和缇萦为典型的女性,关注她们拯救亲人时遭遇的险境,尤其是那些法律层面的困境与昙花一现的绝处逢生,呈现了故事中充满智慧、胆识的女性形象。然而,这些故事中的女性,除了被贴上美德标签以供教化之外,或在史籍中没有明确的姓名,或是故事没有完整的记载,沉默的背后,她们的思想和去向、抗争和个性,都不被提起和看见。书中通过分析历史叙事中的这些或消失或隐身的女性命运,勾勒出一段拼图式的古代女性史。

《木兰无名,缇萦无踪》
作者简介
张田田,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二:以唐至清律典律学为中心的立法史,由案例故事引出的法文化。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嘉宾。著有《清代刑部的驳案经验》《〈大清律例〉律目研究》《案例故事中的清代刑法史初探》。
《木兰无名,缇萦无踪》下载
《历史的教训》威尔·杜兰特
本书可以称得上一部人人读得懂、人人又必读的历史哲学著作。
1968年,杜兰特夫妇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11卷本《文明的故事》(或译为《世界文明史》),他们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部《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本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详细阐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类的巨大精神遗产,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完整史观”。

《历史的教训》
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普利策奖”(1968)和“总统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早年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于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杜兰特博士在西方世界声名显赫,他以《哲学的故事》一书成名,更以写了46年的《文明的故事》一书达到其60年学术生涯的巅峰。
阿里尔·杜兰特(Ariel Durant,1898—1981),威尔·杜兰特夫人,协助威尔·杜兰特完成多部有影响的著作。
《历史的教训》下载
《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大事。一百多年来,众多学者对这段历史反复研究,取得不少成绩。但受主客观种种因素影响,迄今哪些被认为早已有了答案的重大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袁世凯出山后应对变局的策略是什么?袁世凯的政治诉求是什么?袁世凯对召集国民会议决定国体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属实吗?清帝退位诏书是怎样形成又怎样颁布的?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说法能成立吗?辛亥鼎革时期袁世凯的表现与其后来走帝制有何关系?
本书在穷搜相关原始资料基础上,首先从袁世凯、清廷、共和派、列强等多视角出发,逐日研究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125天的历史,以厘清各种大小人物、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后形成整体论述框架,重新解读该段历史。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而且提出一系列新的看法,或可纠正百余年来国人对该段历史似是而非的认识。

《鼎革》
作者简介
尚小明,山西人,1968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清代至民国时期政治、学术、教育研究。著有《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清代士人游幕表》《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宋案重审》等,并在相关领域发表过一系列学术论文。编有《丁则良文集》、《清末立宪运动史料丛刊》(立宪团体卷、国会请愿运动卷、山东谘议局卷、山西谘议局卷)等。
《鼎革》下载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王庆成
洪秀全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拜上帝会”的真实情况如何?金田起义是发生在某一天吗?
本书为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王庆成经典之作,主要围绕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主要人物、重大事件、制度建设、理论建构等展开研究。通过对史料的批判性利用和广泛征引,对太平天国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史事作了绵密而信实的考证,开阔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视野。本书论从史出,论述精审,不仅是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的佳作,对中国近代史其他领域的研究也有示范作用。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作者简介
王庆成(1928—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太平天国史研究,著有《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等,并与罗尔纲共同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下载
《许倬云文明三书》[套装共3册]
许倬云文明三书,是当代史学大家许倬云重磅力作。他在此三本书中,首次系统性讲解文明史,70年博学深思熔铸一炉,以独树一帜的“大历史观”勾勒世界文明发展线路图——回溯过去的文明(《三千年文明大变局》),评述现在的文明(《世界何以至此》),探寻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我们去向何方》)。他以反思、审视的态度,直面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力图以中国文化为基点,开拓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革新之路。
“许倬云文明三书”是许倬云先生学术生涯上的又一浓墨重彩的一笔,光辉灿烂,蔚为大观。

《许倬云文明三书》
作者简介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生于厦门。美国匹兹保大学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2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2004年荣获亚洲学会特别贡献奖,2020年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
学术代表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等,另有《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行世,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许倬云文明三书》下载
《大汉帝国全史》[全5册]
为什么中国能保持大体统一而没有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汉朝400多年,承秦制,去秦弊,划定2000年间中国政治与文化的疆界!!汉朝都做了什么?促统一!抓经济!搞开放!重视民生!搞科技!文景之治、丝绸之路、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史记》,数个D 1!
大汉帝国400多年间,产生了很多为家国之稳定统一鞠躬尽瘁的人物。其中,最后一个就是诸葛亮。在蜀汉将崩之时,诸葛亮却不愿苟安,即使重病缠身,仍然不愿撤军,最后病死在五丈原的前线。诸葛亮弥留之际,想的仍是以死设局拖住司马懿,怎能不让人感动?
第一,看“汉朝如何承秦制,打好2000多年稳定统一的基本盘!”彻底弄懂“为什么中国能保持统一而没有像欧洲那样分崩离析?”
第二,世所未见,厚重全面。一套五册,上百万字,从刘邦出世讲到蜀汉将崩,五百多年人事跌宕,看完才知汉不止四百!
第三,事无巨细,宏观微观,平分秋色。作者写法既有宏观之高屋建瓴,微观之处又极动情,不媚俗亦不空洞。
第四,隐姓高人心血之作。作者上医治国,自幼年起即苦心孤诣研读前四史,笔耕十余年,终得此书。
第五,白话正说,严谨通俗。作者参考大量原始文献和研究著作,又经8人资深编辑团审校。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想补充历史知识,还是作为学生之课外读物,皆是不错的选择。
![《大汉帝国全史》[全5册]](https://cdn.feizhaojun.com/wp-resource/mdhaerk/wp-content/uploads/2025/06/1750419054-0706dbcd514f45bec8947a6dcc9de993-712x1024.jpg)
《大汉帝国全史》
作者简介
上医治国
本名王瑞,1984年生,九三学社社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职业为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自幼喜爱历史及写作,研读史料众多,尤其喜欢前四史。因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见惯人情冷暖、生死百态,写作风格严肃中有几分诙谐,积极中夹杂一丝无奈,带有一种独特的冷色幽默。
《大汉帝国全史》下载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史景迁
明朝万历年间,也是世界史上的大航海时代,利玛窦从意大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从介绍神秘的西方记忆法开始,传播西方文化。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打入热衷科举考试、重视背诵诗书的士大夫群体,他披僧袍,又着儒衫,通过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来打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史景迁从利 玛窦留下的 八个记忆碎片——四个汉字(武、要、利、好)和四幅圣经版画,搭建起这座记忆宫殿。步入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他将利玛窦的事业视为16世纪晚期“欧洲扩张运动”的一部分,将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的并立与西方世界内部的宗教论战相互映照,将十六世纪澳门商贸成败的细节与耶稣会士同明朝官员边界暧昧的关系相互勾连。
穿梭于十六世纪晚期的世界图景中,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和史实在史景迁的笔下连缀汇集。一览两两相望的欧洲与中国,通过利玛窦的眼睛,儒家与古罗马这两个伟大的传统相互汇聚。
一部几近文学作品的全球史,一览十六世纪晚期中西方文明的全貌
16世纪末的欧洲,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枪炮推动下,野心勃勃地探索一个新世界;16世纪末的中国,在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中,为西方文化的传入悄悄打开了大门。彼时的中国与欧洲,远远相望,尚处于一种完美的平衡关系中,通过利玛窦这样的基督教中介,此后200年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
世纪之交文明交流的显微镜,带我们回到儒家和古罗马两大传统汇聚的伟大时代。
一个“畸人”的心灵史,以中国人的方式了解中国人,还原中国历史中的“局中人”与“外来者”
在探讨人生悲剧性的作品《畸人十篇》中,利玛窦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畸人”(“矛盾的人”) 。从里斯本到印度的航行长达六个月,需要两次穿越赤道,而从澳门进入内地的肇庆,利玛窦等了一年之久。此后余生,他都在试图打开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外表的改变与融入异域文化的努力,让他时而坚定,时而茫然。
“在这片未知的地域,利玛窦已经走得太远,远超他预料。他有时茫然无着,不知自己是否应该返回,自己是否还能返回。”
在欧洲与晚明中国之间,利玛窦铺就了一条真实可行的交流之路,使两个伟大传统的短暂相遇,成为后世不断试图返回的起点。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ermot Spence,1936年8月11日—2021年12月25日)
耶鲁大学历史系斯特林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会长。代表作:《王氏之死》《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康熙》以及《利玛窦的记忆宫殿》等。曾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17)、古根海姆奖和麦克阿瑟奖。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下载
《骆玉明精解世说新语》一部会呼吸的魏晋史
如果你想要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那一定能在《世说新语》的故事里找到共鸣。痛饮/狂歌/服食/躺平,不被定义的人生超级精彩,魏晋人早就试过了,人有千千万万种可以成为的样子,想来想去还是只愿意成为自己。
《精解世说新语》这本书来自骆玉明教授在复旦大学传授20年的《世说新语》解读课程,浅易而不浅薄,分13个专题讲解《世说新语》魏晋时代士人对尊严、德性、智慧和美的理解与热爱,涉及魏晋南北朝所有热门话题:英雄与名士/药及酒/清谈风习/士族的婚姻与家庭/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女性的风采……看他们在不如意的世道中,如何用出格的言行释放天性、通过追求美和享受获得快乐。

《骆玉明精解世说新语》
作者简介 · · · · · ·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因讲课风格幽默生动而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有魏晋名士之风,爱好围棋与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