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财富靠康波》涛动周期论

这本书是中国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研究开拓者、“周期天王”周金涛的经典作品。

从2006—2007年持续两年的大牛市到2008年次贷危机和2016年大宗商品年度反弹,周金涛先生成功把握和预测了长周期运行中的每一次重要转折,他的研究与洞见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宏观对冲策略,也为我们理解经济周期与人生财富命运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这本书以经济周期研究和结构主义为核心,全面而完整地展现了作者独特的逻辑框架和思维体系,记录了他在预测重要经济拐点时刻的经济原貌、理论根源与推演过程,内容覆盖了股票、大宗商品、美元、黄金以及房地产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大类资产类别。作者的核心观点是,我们人生的财富轨迹是有迹可循的,而这个轨迹就是康波周期,从某种意义上看,人生财富积累的根本就是源于对康波周期中资产价格的投资或投机。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翔实的数据论证以及严密的逻辑推演犹如一盏指引投资者穿越市场迷雾的明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长波周期的本质和康波中的价格波动规律,发现人生财富规划的密码。

《人生财富靠康波》涛动周期论

《人生财富靠康波》

作者简介

周金涛,中国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长江证券、中信建投前首席经济学家。

自2005年以来,周金涛先生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际比较以及经济周期理论两个重点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结构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形成了市场独立的宏观策略分析流派,并引领了市场的研究趋势。

作为大师级的策略分析师,从2008年次贷危机到2016年大宗商品年度反弹,周金涛对大级别周期运行脉络的把握可谓千古独步,被人们誉为“周期天王”。

《人生财富靠康波》下载

「《人生财富靠康波》涛动周期论.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真假南宋》吴铮强

本书通过详解十八处南宋历史遗迹,将作者探访历史遗迹的经历、历史遗迹的现状和在此地发生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从“宋金战争”“南宋朝廷内部和战之争”“理学家与权臣群体的权力斗争”“南宋的灭亡”四大主题,向读者介绍与史书记载不同的南宋历史。

寻访18处南宋遗址,还原史书遗漏的真相!

著名宋史学者、浙江大学教授吴铮强全新力作!《寻宋》续作南宋篇!

150张实地照片,图注详解,串联古今,还原遗址里的南宋史。

附赠“寻宋之旅”历史地图,旅游导览+历史解读,一图看懂南宋从建立到灭亡的关键线索。

翻开本书,在18处遗址中寻访南宋的真相。

《真假南宋》吴铮强

《真假南宋》

作者简介

吴铮强,浙江海宁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知名宋史、社会史学者,寻宋旅行家。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负责人,浙江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宋学研究中心、历史学院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代社会科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体论者。

《真假南宋》下载

「《真假南宋》吴铮强.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黄埔军校史》[1924-1927]

黄埔军校史研究集大成之作

一座不足9平方公里的小岛,影响了一个时代

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史料丰赡,观点明确,笔酣墨饱,洵为黄埔军校历史研究之集大成者,堪称这一专题最为厚重之作。——李吉奎

本书是中共党史研究权威学者曾庆榴先生的力作。作者充分利用中方(包括港台)、俄方大量原始档案、私人回忆以及官方出版物等史料,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黄埔军校在广州长洲岛的创建、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其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中国大革命运动的产物,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本书以校史为中心,而不囿于校史,全面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波澜起伏、波诡云谲的历史画卷。

《黄埔军校史》[1924-1927]

《黄埔军校史》

作者简介

曾庆榴,1945年生,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兼任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等职务。主要从事黄埔军校史、中共党史研究。著有《广州国民政府》《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国民革命与广州》《广州大革命史论丛》,担任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总撰稿,参与编撰《广东革命史辞典》,主持撰写《中国共产党广东史(第一卷)》等图书。

《黄埔军校史》下载

「《黄埔军校史》[1924-1927].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汪曾祺治愈美学散文精选集

一苦一甜是滋味,一朝一夕是日子,一喜一忧是生活,一起一落是人生。看尽烟火漫卷,山河浪漫,永远相信生活中处处有美好。本书精选文学大师汪曾祺35篇传世美文,以生动自然的笔触,书写可爱风物、美食佳肴、惬意日常、有趣民俗和难忘的故人,带你漫品人间烟火,细品美味佳肴,静享良辰美景,笑忆过往云烟,治愈疲惫与忧伤。这本书献给每个努力生活的你,愿你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好好生活,慢慢遇见。

《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汪曾祺治愈美学散文精选集

《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一生,无论是经历动荡还是享受安宁,都始终坚持着对生活的深情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汪曾祺的作品在文学界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新时期文学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热爱与安宁。

《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下载

「《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汪曾祺治愈美学散文精选集.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发现东亚》修订版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是晚近才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渐定型,后者则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

本书书写的就是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从1592的万历朝鲜之役开启东亚现代进程,到当下的东亚转向,学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深入历史过程,重述被偏见遮蔽的故事,揭开夹在黑白之间的真实,描绘了一幅名为“东亚”的历史脉络图,讲述五百年来,在今天被称为“东亚”的这片区域,历史是如何展开的。

《发现东亚》修订版

《发现东亚》

作者简介

宋念申,现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历史系教授。著有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 1881–1919(剑桥大学出版社,2018)和《发现东亚》,关注全球及区域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史,边疆及民族等。

《发现东亚》下载

「《发现东亚》修订版.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门外汉的京都》舒国治

他说的竹篱茅舍,他说的流水长墙,诸多游赏,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

台北以外,舒国治唯一专书记录的城市行走指南

最任性自在的京都闲走札记

舒国治,台北奇人,梁文道眼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他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浪迹美国七年,返台定居之后,唯一一去再去的城市,是京都。问他原因,他却怀疑答得上来。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在本书中,他记下雨天的京都,也一一描摹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以及他认为京都最大的资产——山门与长墙,感叹京都就是一个大公园,而你并不急着找出口,甚至假想“倘若老来,在京都”。

他也试着回答为什么是京都:为了“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年过客”,为了竹篱茅舍,为了村家稻田,为小桥流水,也为大桥流水,为了山门长墙,为了氧气,甚至为了睡觉。但这些可以名状的东西,是否就是最后的答案,他自己也怀疑。我们最喜欢的人或物,往往说不出来理由,不是吗?

《门外汉的京都》舒国治

《门外汉的京都》

作者简介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门外汉的京都》下载

「《门外汉的京都》舒国治.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古巴,是加勒比海上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美洲航行中最先踏足的土地之一。这里丰饶的水土,加之一船又一船非洲黑奴,使得古巴成为西班牙帝国王冠上的明珠,为欧洲带去源源不断的蔗糖、咖啡和烟草。然而财富的背后,是无数土著和黑奴所付出的汗水与鲜血。因此从一开始,追求自由和种族解放就成为了贯穿古巴历史的主线。

随着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场,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国(1902—1959年)迅速被美国所控制,成为后者对外扩张政策的战利品,不得不开始了新一轮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1959年,卡斯特罗所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古巴人才终于建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独立国家。而美国,这个危险又强大的邻居,从未将目光从古巴身上移开。

事实上,这段长达五个世纪的古巴历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也是奴隶制、糖产业园、殖民主义和民族革命相生相伴的历史,更是一段古巴与美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历史。通过近距离阅读古巴的发展历程,我们将见证她从被征服和奴役,逐步走向自由和独立的辉煌历史。而古巴这面镜子,也映射出近一百多年来美国逐渐取得世界霸权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从未将视角局限于个别伟大人物。那些在奴隶小屋的微弱荧光下缝纫的人,那些在革命中拿起武器的人,那些没有在官方历史中留下姓名的人,才是古巴历史真正的主角。

《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自由古巴》

作者简介

艾达·费雷尔(Ada Ferrer),纽约大学历史教授,自1995年起在该大学任教,主要关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她是《起义的古巴:1868-1898年的种族、民族与革命》一书的作者,这本书获得了2000年伯克希尔图书奖;她还著有《自由之境:革命时代的古巴和海地》,该书获得了耶鲁大学吉尔德·莱尔曼中心颁发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图书奖以及美国历史协会颁发的多个奖项。她出生于古巴,在美国长大,自1990年以来一直定期前往古巴并进行研究。

《自由古巴》下载

「《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本书继承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博衣凌学派”的理论和方法 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以民间文献证史,并结合生活史、宗教史、家族史与思想史,尝试进行科际整合之史学范式的写作。作者立足于“大历史”和“区域史”的双重视野,将风水知识一实践视为南方乡土社会的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借此“再现”一般性的风水知识、观念和信仰在长时段的社会结构变迁中所塑造的文化图像和生活场景。近世以来,南方乡土社会的秩序构建和乡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一直受到民俗化、仪式化的术数记忆的深刻影响。风水术数作为一种竟争性的精神力量反复刺激了地域各阶层在社会流动方面的文化想象和可能机会。透过风水术数这一面镜像,我们可以从中反思中国“连续性文明”何以可能、何以生长。“术数中国”(冷传统)与“礼义中国”(热传统)堪称“文明中国”铜板的阴阳两面,一直纠结并左右着我们的历史心性、文化记忆和行为选择。

处在人类世(Anthropocene)的历史进程之中,源自中国传统“生生(善生)”存有观的风水术数,何尝不是一种文明的“提醒”与“告诫”?当它可计算和可实操的技术层面的功能与意义日渐褪色,而主要作为天地人神“诗意栖居”的“超越性传统”和“精神性力量”来凸显此在的意义的时候,当下的我们,如何直面内在化于我们自身历史的“冷热传统”?本书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历史人类学的纵深视角。

《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于胥斯原》

作者简介

陈进国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核心集刊《宗教人类学》,主编《中国宗教报告(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宗教蓝皮书》等。

陈进国教授主要从事宗教人类学和中国民间信仰、民间宗教领域的学术研究。著有《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南海诸岛庙宇史迹及其变迁辨析》等。

《于胥斯原》下载

「《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人类学理论的流派与风格

倘若人类享有自由的话,那么这种自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自由?如何解释和理解我们集体生活的规律性与模式化的特征?何为文化以及何为社会?不同的人类共同体之间的各种差异以身份、视角或权力等方式体现出来,这些差异的来源、意义和影响又分别是什么?人类学是否为研究非人类留下了一席之地?21世纪,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思考人类学理论?

本书源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为社会人类学专业的学生长期开设的核心系列讲座,系列讲座以通俗易懂、内容广泛地讲授人类学理论为宗旨,主要面向本科生,同时也吸引了硕士生,经常还有博士生来旁听。本书涉及人类学的经典理论,包括进化论、扩散主义(传播论)、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交易主义、新马克思主义、阐释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还有一些得到广泛讨论的理论流派和理论,如法兰克福学派、曼彻斯特学派、实践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同时涉及经典的和相对晚近出现的理论分裂,如“写文化”时刻、本体论转向。此外,还涉及人类学中的历史思维问题、田野点的扩展与边界问题、塑造和重塑人类学观念的独特作用机制。

在本书中,经典理论线索串联清晰且均有其在当下的继承和评析,前沿理论把握精准,重要议题覆盖全面,适用于社会科学学科和人文学科中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学者和授课老师,可以作为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流派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以搭配课程必读书一起阅读。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人类学理论的流派与风格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

作者简介

马泰·坎迪亚(Matei Candea)

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专长于研究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他的《人类学的比较法》(Comparison in Anthropology: The Impossible Method) 一书对于人类学领域最常使用的比较法提出了新见解,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师推荐用书。此外,他还有一本重新评估法国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贡献的作品《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之后的社会学》(The social after Gabriel Tarde) 等。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下载

「《剑桥大学人类学十五讲》人类学理论的流派与风格.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16—17世纪,中国丝绸风靡太平洋两岸,从王公贵胄的独有之物变为跨越社会阶层的“尤物”。跨洋丝绸贸易的出现,象征着全球商业网络的形成,一种世界性的物质文化随之产生。与印度洋航路相比,太平洋航路的独特之处是将明代中国与西班牙帝国直接联系在了一起。这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会在美洲市场流行?面对丝绸全球化的浪潮,明代中国和西班牙的应对有什么异同?全球世界,如何影响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本书通过跨太平洋的对比,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尤物》

作者简介:

段晓琳,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宋代到明代的社会文化史,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史,尤其是城市史、环境史、视觉与物质文化。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获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博士阶段师从著名汉学家伊沛霞。著有《西湖的诞生:宋代的文化地标》(The Rise of West Lake: A Cultural Landmark in the Song Dynasty)等。

《尤物》下载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7z」

2025-09-09 Comments (0)
阅读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