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电子书 的文章
《数字疾驰》陈龙
北大社会学博士成为外卖骑手
以局内人视角,揭示数字控制之下新型的劳动过程和劳动关系
一部专业、真诚、冷静的参与式观察力作
沈原、佟新作序
刘爱玉、叶敬忠、周飞舟、渠敬东、王天夫、项飙、杨典、雷雅雯诚挚推荐
写字楼、高校、新老社区环绕的中关村商圈,活跃着一个八百余人的外卖骑手兄弟连。“青铜”新手、深藏不露的“单王”大姐、手握神秘“权力”的站点调度员、身兼多职的“扫地僧”……怀着对高收入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们背井离乡,成为全中国外卖骑手的几千万分之一。
某天,一位北大社会学博士骑上电瓶车,加入兄弟连,与他们并肩疾驰他想了解:看似自由和灵活的表象下,平台如何巧妙地隐对骑手的精细控制与管理?本应让骑手如虎添要的大数据,为何最终织就了一张围困骑手的巨网?当人与代码短兵相接,所谓“打工”,又在经历怎样的变化?
撕掉逆行与奋斗的温情标语,记录嬉笑怒骂的骑手生活
在田野和理论的互动中,追问数字控制之下劳动的未来图景
社会学博士“卧底”中关村外卖骑手兄弟连,亲历外卖骑手的真实劳动过程,以回应平台经济背后的劳动秩序何以可能——亦即平台经济中资本如何控制和管理劳动力的问题,以期为劳动者的系统困境寻找出路。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和规则,在引导着超过千万的外卖骑手,每天井然有序地在各个城 市到处奔波?骑手困境备受关注的当下,我们真的了解骑与算法的互动和博弈吗?平台经济时代,资本控制劳动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结合参与式观察经验和劳动社会学理论研究,作者向我们揭示: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本对劳动控制强化而不是削弱,平台系统及其背后的“数字控制”取代了人的管理成为平台经济劳动秩序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数字疾驰》
作者简介
陈龙,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博雅博士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劳动社会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若干。在《社会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八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等。著有《探寻社会学之旅:20位当代美国社会学家眼中的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A Journey of Discovering Sociology: What Sociology is in 20 Contemporary American Sociologists' Eyes(施普林格出版社,2020年)。
《数字疾驰》下载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全3册]
600年的时间里欧洲人到达了世界各地,占领了世界,剥削了世界。同时他们也为我们当今世界的形成提供了众多刺激因素和收受因素。由于欧洲的扩张不是单向的,而是世纪之久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沃尔夫冈·莱因哈德的巨著中,他发掘了全球化之前的独特之处。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
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描述从古代欧洲的扩张开始直至中世纪和20世纪的殖民过程,这是世界史之前权力在时空上的扩张。无论作者叙述亚洲的贸易体系还是种植园奴隶的手工业,或者欧洲扩张所发生的生态影响或政治遗产冲突,他均以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和轻松的阅读文字引起了除欧洲人之外的读者的兴趣。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下载
《弗洛伊德X荣格X阿德勒:心理学传世经典》[共八册]
本套装共八册,分别为《梦的解析:一个终于可以读懂的中文译本》《哀悼与忧郁》《文明及其不满》《现代人的心灵问题》《心理类型》《自卑与超越》《洞察人性》《个体心理学》。
《梦的解析:一个终于可以读懂的中文译本》创造性地发明了潜意识、前意识、超我、本我、自我、力比多等词,这些词从心理学蔓延出去,影响了包括社会学、管理学、法学、量子物理、宗教学等几乎所有文理科的科学领域,甚至在自然科学领域也留下了痕迹。
《哀悼与忧郁》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最深的本质包含着一些本能冲动,这种本能冲动是“爱恨交织”的。这种冲动不仅可以解释我们的忧郁症、我们对死亡的态度,甚至可以解释战争的起因。而身处文明社会的我们,对待这种原始冲动的正确做法就是进行“哀悼”。只有顺利地完成哀悼的工作,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死亡和失去,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
《文明及其不满》本书是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晚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思想拼图的最后一块。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全面地将精神分析学应用于社会文化领域,系统性地回答了他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文明是如何内化为“超我”,进而对人的“自我”进行抑制的?
《现代人的心灵问题》本书一方面从理论上介绍了原型、无意识、自律性情结、人格类型等心理学概念,以解答人们的心理困惑;另一方面也探讨了具体的案例,展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人生各阶段的难题、婚姻中的心理关系、心理类型等。
《心理类型》荣格认为,历史上围绕宗教、学术、文化和世界观而产生的种种争论,都受到各种不同心理类型的影响,因此本书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学、哲学、宗教、美学的角度对人类生活进行了剖析,并从中归纳出了8种心理类型。
《自卑与超越》本书为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与生俱来,以及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情结,为我们提供了化自卑为动力,从而克服自卑心理、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洞察人性》本书分“人的行为”和“性格研究”两大部分,细致阐述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大量案例对人性进行剖析,帮助陷入关系困境的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获得更成熟的心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个体心理学》本书收录了1908年-1920年间阿德勒的心理学研究文章,以及他在心理机构和高校等发表的演讲稿,结合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人们日常社交、婚恋、工作与儿童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探寻忧郁、强迫、失眠、厌食、叛逆等心理背后的成因,从而系统阐述自卑与补偿、创造性自我、追求优越等个体心理学思想。
《弗洛伊德X荣格X阿德勒:心理学传世经典》
作者简介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其学说不仅改变了心理学,也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文明及其不满》等。
卡尔·荣格
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与弗洛伊德、阿德勒并称维也纳精神分析三巨头。荣格毕生致力于人类灵魂及其奥秘的探索,对研究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了内倾和外倾两种心理类型,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主要著作有《心理类型》《自我与无意识》《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现代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知名心理学家。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自卑与补偿”“创造性自我”“追求优越”等观点。他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洞察人性》《儿童教育心理学》等。
《弗洛伊德X荣格X阿德勒:心理学传世经典》下载
《青铜之道》解密华夏天帝饕餮纹
全书整合夏商周至秦汉青铜器纹样资料,结合天文历法、神话传说与文献考证,系统解析“饕餮纹”“中国龙”等纹饰的文化内涵,推翻传统“饕餮食人”等误读,提出其本质为“天帝纹”的核心观点。通过重构青铜纹样背后的天帝崇拜体系,关联《山海经》天神地祇图式,揭示纹样与天文历法、政权更迭的内在联系,探讨黄帝族分支对夏商周三代的影响,梳理纹样从陶器、玉器到青铜器的六千年演变脉络,为华夏文明溯源提供跨学科视角 。
《青铜之道》
作者简介
张远山,1963年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成为职业作家。致力于老子、庄子、公孙龙等先秦诸子思想,战国史,上古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真的有用吗》《寓言的密码》《通天塔》《庄子奥义》《庄子与战国时代》《庄子复原本》《庄子精义》《老子奥义》《伏羲之道》《玉器之道》《青铜之道》《隐秘的战国真史》等。
《青铜之道》下载
《生于1958》翟德芳
本书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叶的个人生活史。
全书以散文的笔调,从不同侧面回忆了作者人生的前二十年,讲述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自己的成长经历、读书生活,各种农活的劳作方式,家乡的特色吃食,父母的辛苦撑持,乡人的喜怒哀乐,自己青年时代的苦闷、向往直至考上大学改变人生的经历。
本书以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展现了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命运。
《生于1958》
作者简介
翟德芳,出版人、编辑,1958年生于辽宁丹东,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历任知识出版社总编辑、社长,香港中华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党委书记兼总编辑。1993年获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著有《书业寻道》,译著《汉字的文化史》等。
《生于1958》下载
《美食与文明》帝国塑造烹饪习俗的全球史
从大约两万年前人类掌握谷物烹饪到现在,本书作者讲述了世界上主要饮食的兴衰历史。透过多种饮食表面上的混杂局势,作者揭示了烹饪谱系图潜在的简明规律,说明了烹饪哲学中关于健康、经济、政治、社会和神灵信仰的周期性变化如何推动新饮食的建立,其中一些被选为帝国饮食,在全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还阐述了商人、传教士和军队如何将饮食跨越山脉、海洋、沙漠和政治边界。本书的创新叙事方式将烹饪如语言、服装或建筑,视为人类创造的事物。通过强调烹饪如何将农产品变成食物,并将全球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作为舞台,挑战了支撑当代食品运动的农耕和浪漫主义神话。
《美食与文明》
作者简介
蕾切尔•劳丹(Rachel Laudan),伦敦大学学院历史和科学哲学博士,先后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夏威夷大学任教,曾在墨尔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访学。之后移居墨西哥,将研究转向食物的历史和政治。现居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撰写的著作有The Food of Paradise: Exploring Hawaii's Culinary Heritage等,与人合编的著作有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美食与文明》下载
《父辈之罪》历史记忆与德国的转型正义
一个国家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身历史上那些令人痛苦的记忆?人们该以怎样的行动回应自己父辈的罪恶?在种族对立与种族和解之间,在篡改与铭记之间,未来的人们将如何选择?本书作者苏珊·奈曼以德国人和美国人在这些问题上的做法为例,为西方世界对待自身现代历史中的罪过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又不可或缺的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作者将哲学反思、个人经历和大量采访结合在了一起,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她的答案。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犹太人大屠杀和第三帝国的种族主义在今天的思想残余,还讨论了东德和西德清算纳粹历史的种种做法的差异。第二部分将视角转向了美国南方,围绕埃米特·蒂尔谋杀案等著名的种族谋杀案展开,覆盖了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奴隶制的状况、这场战争的起因、战后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20世纪的黑人民权运动、奥巴马和特朗普的先后当选折射出的当代美国人的心态变化,还讨论了众多公益机构为争取民权、开启民智所做的种种努力。第三部分将德国人和美国人应对自身历史罪责的做法进行了比较,围绕着它们各自的历史记忆、纪念建筑、赔款问题、族群关系和移民政策等做了深入的探讨,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回答“我们该怎么做”这个核心问题。
《父辈之罪》
作者简介
苏珊·奈曼(Susan Neiman),道德哲学家、文化评论家和散文家,波茨坦爱因斯坦论坛负责人,2014年斯宾诺莎奖获得者。她是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受业于罗尔斯,先后在耶鲁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为美国、德国和英国的多家媒体撰写文化政治评论。奈曼的写作主题涉及启蒙运动、道德哲学、形而上学和当代政治等,她的著作包括《为什么长大》(Why Grow Up?)、《现代思想中的恶》(Evil in Modern Thought)、《道德明晰》(Moral Clarity)、《理性的统一》(The Unity of Reason)等。
《父辈之罪》下载
《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赫尔曼·黑塞
本书是德国作家黑塞的读书随笔精选集。
黑塞写书、爱书,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一生写了3000余篇书评,思考读书的目的与过程、人与读书的关系,也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
他认为读书必须走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阅读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忘却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们自己的生活。
《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
黑塞强调书与自我的内在统一,他的文学评论不是客观的分析,而是经过内化后从中超拔出来的“随感”。在这本书里,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读者的心境去谈“读书”,在这我们能透视黑塞如何将书籍世界化为自我世界,从而建立适合自己脾性的书目。
《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下载
《超越左右》实践历史与中国农村的发展
本书是黄宗智教授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专著,“农业经济史三部曲”最后一部。书中从18 世纪中国与英格兰的对比出发,探究两者农业经济的差异所在,并以此来看待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中的“内卷化”问题和小农经济发展的问题。本书还检视了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实践,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相关的问题,如:源自城乡差别的农民工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应该怎样将之置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来认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差别,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全书立足本土、从实践出发,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的思考。
《超越左右》
作者简介
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等。
《超越左右》下载
《听一万种声音,但只成为自己》大麦
从此以后,你就大大方方做自己。
信息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缺乏信息,而是信息过剩。每当遇到一个问题,就会有无数答案涌现在眼前。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面对复杂的信息,如何自处、如何成长、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如何实现与众不同的价值……是一门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研究的课题。
本书通过“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个世界有一种谎言,就是你不行”“听一万种声音,但只成为自己”“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饭”“做自己,而不是解释自己”“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等6大主题,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一些成长思路,毕竟世界太过喧嚣,而你就大大方方做自己就好。
《听一万种声音,但只成为自己》
作者简介
大麦,一个像风一样难以捉摸的女子,干脆利落又机智幽默,热爱阅读与写作,一生所爱唯书与自由。已出版《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