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电子书 的文章
《火凤燎原》[1-78卷]
故事背景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作品以历史为经,演义为纬,加以现代观点进行叙述。故事以少年司马懿的一个梦为开端,向读者展示了燎原火和司马懿两位主角的最终结局,之后以司马懿及其手下残兵组织的视角为切入点,从董卓入主洛阳,关东诸侯群起讨伐开始叙述,穿插整个三国时代的乱世,铺陈出一场群雄逐鹿的残酷盛景,也展开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壮丽史诗。
《火凤燎原》
《火凤燎原》下载
《约翰·列侬》约翰 • 布莱尼
1980年冬天,约翰·列侬在突如其来的枪声中倒下,此后世界对他的种种构想与追忆从未停歇。
幼年的他已展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以异于常人的视角去感知这个世界;组建乐队,掀起披头士热潮,他一直用他生命所爱的音乐去剖析和表达自我;与小野洋子相遇后,他对社会和平运动倾注热情,想象着一个没有战火、充满可能性的美好世界……然而透过这些,我们也才看到他那么一点点。他天赋异禀的才华背后,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特立独行的个性下,其实也曾期待过温和平静的生活。
这本画传回顾了约翰·列侬的一生,收录了他从童年生活到披头士黄金时代,开始单飞生涯到参与社会运动的人生各个重要时期的故事,以及留下来的有关成长、生活、创作、情感经历的珍贵影像,展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生命、爱与和平的不懈探索。对于世界来说,他可能仍处于迷雾之中,但只要还有理想主义在,他就将永远承载着人们的怀念,摇滚的信仰永不熄灭。
《约翰·列侬》
作者简介
[英] 约翰 • 布莱尼
披头士乐队的狂热粉丝,他将历史学家的专业知识和严谨性带到写作中。曾做过平面设计师,从事过音乐零售业,目前,他是一家技术博物馆的馆长。还著有《出售披头士:他们的点金术》《保罗 • 麦卡特尼:他正在唱的歌》《乔治 • 哈里森:一个灵魂人物》等。
[意] 瓦勒丽亚 • 曼菲托 • 德 • 法比安尼斯
曾攻读人类学,并最终以哲学专业毕业于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曾在电视纪录片制作领域工作,还为意大利知名杂志撰写过多篇报道。图片编辑和影像创作方面的专家,撰写过大量摄影教材,还设计和创办过多个在国外大受欢迎的流动摄影展。1984 年,她和马塞洛 • 贝提涅第(Marcello Bertinetti)一起创立了白星出版社并担任编辑指导。
《约翰·列侬》下载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是千万粉丝普法大V李叔凡,写给中国人的法律科普书。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讲述职场用到的法律常识,第二章讲述情感婚姻类的法律知识,第三章讲述遗产继承,第四章讲述网购时代如何维权,第五章讲述农村农民如何维权,第六章科普一些常见发法律决绝指南。典型热点案例+专业通俗解析,涵盖劳动就业、婚姻、家庭、消费、交通、医疗、合同、诉讼……一本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法律生活指南!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叔凡
15年执业律师。
法律无非柴米油盐,他将枯燥无味、难理解的律法知识,与生活琐事完美结合,获得大量用户的喜爱,全网粉丝超过1200万。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下载
《1898年的夏日》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观察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一年。德国《法兰克福报》的记者保罗·戈德曼,受报社指派,在这一年来到了中国,专程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司法等进行考察。他从香港登陆,经广州、上海深入中国腹地汉口、武昌、胶州、天津、北京,采访了李鸿章、荣禄、陈季同、广东总督秘书兼厘金局局长、上海道台等晚清人物。作为外国人探访中国的历史记录,该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读者可以通过富有现场感的“他者”视角,感受晚清帝国在艰难危局中转型的重要历史细节,进而看到清末中国社会的鲜活风貌。
《1898年的夏日》
作者简介
保罗·戈德曼(Paul Goldmann):
1865年1月31日生于德国布雷斯劳市(现为波兰弗罗茨瓦夫市),1935年9月25日在维也纳去世,奥地利及德国新闻工作者、公关人员、旅行作家、戏剧评论家、翻译。1892年至1902年,他在布鲁塞尔,巴黎和中国担任《法兰克福报》的记者,并于1898年期间在中国进行游历和采访。
《1898年的夏日》下载
《三桅帆科普系列丛书》[套装3册)
本套书为三桅帆科普系列丛书包括:《水》《云》《玫瑰》共三册。《水》一书讲述了水在人类生活与文化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记录了人类与水相互作用之间的丰富历史,分析了人类与水的关系。《云》本书中首先展示了神话和隐喻中的云,其次,书中对常见的和不常见的云的种类均进行了科学而又有趣味的描述与分类。《玫瑰》一书,并不是从玫瑰花的植物学特点上介绍其如何栽种、培植,而是从自然文化史的角度切入,追溯了玫瑰跨越几个世纪的繁育历史和与人类文化紧密融合的历程。还展示了玫瑰在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三桅帆科普系列丛书》
《三桅帆科普系列丛书》下载
《10½章世界史》朱利安·巴恩斯
布克奖得主朱利安·巴恩斯颠覆既有世界史:虚构,戏仿,演绎,这才是人类历史的主题;爱,是我们最后的挪亚方舟!毕飞宇、马伯庸、苗炜私藏书单力荐
你熟知的历史一定真实吗?
大洪水时代,在方舟上度过这么多日子的挪亚一家吃些什么?浪漫的“梅杜萨之筏”上发生了食人事件?这个男人 如何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中生还?阿勒山上的挪亚遗骨为何是个女性?……一则则故事中,巴恩斯在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似乎都有别的可能性。
用10½章写成一部世界史,只有巴恩斯可以做到
当以历史的名义来建构小说时,巴恩斯已经暗示,他只是和历史开了一个玩笑。在他的版本中,方舟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一再出现,但原本衔接着方舟与救赎意义的铁链却在不同的叙述者口中滑脱,历史学家精心编织的人类历史自此开始驶入未知之地。巴恩斯说,“我特别希望能有历史学家来评论,但是没有。”
读完书的你99%会疑惑,这是一部小说吗?
巴恩斯说:“我现在的底线是,我是一个小说家,我说它是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它就是。”
巴恩斯或戏说《圣经》,或品评名画,或演义历史,或虚构未来,将宗教传说、故事新编、历史记载、个人叙述等都拼贴于小说之中。
特邀著名平面设计师马仕睿整体打造
“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不过是在不停地重演,像圆一样,周而复始。整体设计以“圆”和“三角”的意象呈现主题,封面以“圆”象征历史的“循环”与“复归”,内文以“三角”象征不断啃噬人类历史的叙事者木蠹,内外相映,呼应历史主题。‘
设计师全文排版,版式疏朗,独具匠心,并于《插曲》一章另作主题变奏;字体清朗挺劲,字号大小得当,易于阅读。封面选用艺术纸,搭配烫金和击凸工艺,极具层级感,手感精致。内文选用胶版书纸,微泛米黄,既满足了阅读舒适感,又益于永久收藏。
历史在不停地重演,“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上次世界末日,一只木蠹混进挪亚的方舟中。它目睹挪亚的所作所为和书中记载大相径庭。方舟在人类历史上反复重现,它或是遭劫游船,或是泰坦尼克,或是核恐慌中的海上孤舟……这个偷渡客也并未离去,它冷眼看着历史如何被歪曲,歪曲的又如何成为“真实”历史;它附身于巴恩斯的妙笔,教他以篇篇奇文拼贴出一部看似荒诞,但振聋发聩的世界史。
《10½章世界史》
作者简介
朱利安·巴恩斯 Julian Barnes
出生于1946年,英国当代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参与《牛津英语辞典》的编纂工作,做过多年的文学编辑和评论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以突破之作《福楼拜的鹦鹉》入围布克奖决选,跻身英国文坛一流作家之列。此后,横扫各大文学奖项,三进布克奖决选,并于2011年凭借《终结的感觉》赢得该奖,同年获大卫·柯恩英国文学终身成就奖。
《10½章世界史》下载
《海蒂的花园》海妈
任何时候花园都不会尽如人意,无论付出多少努力;
任何时候花园里都能找到美好,无论历经多少挫折。
在连餐桌都没有的出租屋里,海妈会在夏天抱回一盆茉莉花,在冬天种上仙客来;创业13年,搬家13次,她从未感到辛苦,对园艺的热爱不减;她把爱好变成了全家人的事业,和爱人、两个女儿和父母一起打造了两座梦幻花园,一家人种花、卖花,过着令人向往的生活。
海妈热情地分享园艺知识与美好,也让无数花友开始种花,从植物中汲取力量。在这本书中,海妈写下花园梦想实现中的动人故事和13年的养花造园心得,也带我们走访世界各地热爱花园的人们,分享国内外18座私家花园的故事与灵感。任何美的地方,必定有一株植物在自由生长。
《海蒂的花园》
作者简介
海妈,原名邱亚敏,一个疯狂的植物爱好者,园艺类目知名达人,海蒂的花园品牌创始人,海蒂和噜噜的花园、花园图书馆的主理人。
2008年,海妈是一个陷入低谷、一度抑郁的电脑销售员,对植物的爱好让她从迷茫的生活中挣脱出来,开始了“追花”梦。她种花13年,搬家13次,历经拆迁、水灾……挫折心酸无数,但是只要花一开,她就会从心里笑出声来。她的理想是传播家庭园艺,让更多人体会到种花的乐趣。目前,海妈拥有500万花友的信赖与支持。
2019年,作为1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女性代表之一,海妈受邀参加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与马云同台竞技插花。
《海蒂的花园》下载
《孩子教养七部曲》[套装共7册]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日本顶级心理大师、村上春树一生推崇的心灵导师河合隼雄,用朴实的语言轻巧地破解父母的48个养育困惑,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娓娓道破养育本质。抛开高深的心理学术语,用智者般的人生禅语,谈天说地间让万千父母豁然开朗。
本书汇集河合先生毕生心理咨询经历中,深深困扰父母的疑惑。囊括从孩子出生到学龄期到青春期再到成年的完整成长历程,帮你看清养育与人生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养育的本质。在这本书里,你能找到让孩子和自己都获得幸福的玄机。
园丁与木匠
在《园丁与木匠》中,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带你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学习规律,用大量经典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向你描述了孩子在看的时候,在听的时候,在玩的时候,在做的时候,都是怎么学习的,以及在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性。
本书带你走出传统“让孩子成才”的教养误区,告诉你养孩子不是套用公式,具体的教养方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与孩子的关系怎么样。
孩子如何思考
在《孩子如何思考》中,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将近30年来儿童发展研究领域的革命性发现展示给大家,不仅揭示了孩子意识与思维的独特之处,更融入自己作为哲学家的洞见,深刻剖析了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一生,以及童年对于整个人类的重大影响,给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孩子教养七部曲》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丹尼尔·西格尔基于神经认知机制结合教育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孩子具有平衡力、复原力、洞察力和共情力的开放式大脑。当孩子们用开放式大脑工作时,他们更乐于探索和尝试,好奇心和想象力更强,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会主动学习、主动表达、主动尝试、主动沟通。主动型孩子会自行成长,获得幸福美好有成就感的人生。
核心天性教养法
书中将孩子的成长分为7个关键时期,并详细解读了每一个成长时期,男孩和女孩各自的天性特征,还教会父母如何了解和判断自己家孩子天生的性格、气质以及独特天性优势,并依据每个孩子的核心天性,制订适合他们的本质教养策略,从而培养出个性释放、与众不同的孩子。
深井效应
《深井效应》从一个人、一个社区开始讲述一系列有关童年不良经历的故事,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和30000份案列研究,揭示了童年不良经历对未来身体健康的深远影响,总结了十大危害性童年不良经历,修订和完善了可科学筛查童年不良经历的问卷,并呈现了临床验证过的六大拯救未来健康的方法。
它首度聚焦童年创伤和未来身体健康的关系,打破医学和心理学的壁垒,跨学科发起一次关于我们的童年、爱、疾病和未来的深入思考。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一本具有挑衅意味的宣言式著作,直指当代父母的过度养育问题及危害,就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人,在未来世界施展拳脚,提出了另一套养育哲学。
18岁前,孩子必须拥有哪8种生活技能?20种糟糕的体验,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美国知名教育者、曾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10年、被称为美国“国宝”的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借鉴相关研究,通过与众多招生官、教育者、雇主、家长及学生的交流,融入自身作为母亲与教导长的洞见,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为3~16岁孩子家长提供了一整套养育观念及实用方法,助你摆脱过度养育陷阱,让孩子获得赢在未来的能力。
《孩子教养七部曲》下载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希孺
本书内容包括初等概率计算、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多维随机向量、极限定理、统计学基本概念、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回归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书中选入了部分在理论和应用上重要,但一般认为超出本课程范围的材料,以备教者和学者选择。本书着重基本概念的阐释,同时在设定的数学程度内,力求做到论述严谨。书中精选了百余道习题,并在书末附有提示与解答。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数学系的概率统计课程教材,也可供具有相当数学准备(初等微积分及少量矩阵知识)的读者自修之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作者简介
陈希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已故)。主要从事数理统计的研究。他在统计工作中深入应用分析数学工具,一些估计达到较高精密程度。他在线性回归大样本理论、非参数理论等方面都有贡献。他长时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培养与影响了不少数理统计学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下载
《对称与不对称》李政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物理科普代表作
对称展示宇宙之美,不对称生成宇宙之实。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对称与不对称交相辉映,构成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成为指引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灯塔。
在这精短的18篇文章中,李政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生动的比喻、形象传神的图片、引人入胜的奥秘、深入浅出的道理,轻松阐释了这一改变世界、影响物理学发展的颠覆性思想,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思维方式。
书中更是具有独创性地阐释了科学与艺术、中国古典智慧与现代物理结合的魅力:
公元前的爱国诗人屈原用诗论证了地球是个椭圆球体;杜甫的诗最先提出物理的概念;中国古典格子窗体现几何对称的复杂结论;著名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常沙娜的作品再现对称的科学内涵;老子的道德经更是科学哲学的高度囊括……
《对称与不对称》
作者简介
李政道
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26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名门望族,从小聪颖过人。因战争,他少年时代条件艰苦,小学、中学都没有毕业。抗战期间,他先后进入浙江大学、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
1946年,受吴大猷先生推荐赴美国深造。在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教授。24岁获博士学位,被誉为“神童博士”。30岁成为哥伦比亚大学200年来年轻的教授。
他工作风格独特,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科学研究成就,使31岁的他和杨振宁作为华人科学家走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除此之外,他还提出李模型,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李政道满怀赤子之心,自1972年再次踏上故土以来,先后建议开设少年班,为中国物理学家讲学授课,推动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创立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CUSPEA)项目,倡导建立中国博士后制度,力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促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设立䇹政基金等,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